違建,被稱為“城市毒瘤”,不僅侵占公共資源,破壞生態環境,而且破壞城市規劃、損害城市形象。違建現象由于層出不窮,屢拆屢建,已經成為“城市頑疾”。在青島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的過程中,拆違是主戰場之一。近日有市民反映,在島城部分小區依然存在私建“陽光房”的現象,特別是頂樓加蓋“空中樓閣”,成了高懸在居民頭上的安全隱患。另外,一些存在多年的面積較大的違建,占用了大量土地,危害公共利益,也擾亂了城市規劃的建設秩序。
執法人員監督臺灣路違建拆除。
【隱患】
頂樓建“陽光房” 一樓圈“后花園”
“浮山后四小區68號樓違建的‘空中樓閣’,已建多年,存在極大安全隱患。”日前,有市民反映,在市北區浮山后四小區的一棟居民樓上,有人在頂樓加蓋“陽光房”。昨日下午5時許,記者來到該小區,找到了這棟多層住宅樓,這處陽光房確實頗為扎眼。從68號樓的一側看過去,這處陽光房的底部還有一部分懸空在樓外。記者繞到同興路上,發現其隔壁的69號樓樓頂也有多處陽光房,這些私建的陽光房式樣、顏色各異,有的用深灰色窗框,有的用銀色柵欄圍了一圈,看起來很不協調。
一名剛剛下班回家的小區居民說,這些頂樓上的陽光房既“扎眼”又礙事,最重要的是存在安全隱患,“結構有沒有經過測算?會不會大風一刮,建筑材料掉下來傷人?”記者發現,這也是小區居民們的普遍看法。”違建的陽光房承重、抗風壓是否符合要求?我們所有的住宅樓都是經過設計驗證的,有各種設計要求,而違建什么都沒有,萬一來了一場數年不遇的大風,被吹下來傷人傷車,還會造成財產損失。“從事建筑行業的居民孫先生認為,個別業主私建陽光房,不僅安全問題惹人憂,還侵占了公共空間,并造成了建筑外觀不統一,由于沒有經過規劃部門的審批,破壞了城市的統一規劃,影響了城市形象。
“我們樓下的公共平臺上有兩處‘陽光房’,存在很多年了也沒人管。”浮山后四小區居民王女士反映,小區19號樓樓下是一排網點房,網點房上面有一個大平臺,屬于公共區域,有人卻在平臺上建起了“陽光房”,在里面養花,還有人私自安了雨棚。王女士認為,平臺上私建陽光房,不僅存在消防隱患,還增加了盜竊的犯罪幾率,占用了大伙的公共空間,造成了鄰里糾紛。
此外,居民們還反映,浮山后四小區存在不少圈占公共綠地建“私家花園”的現象,影響了小區環境美化,加重了夏季蚊蟲滋擾。記者在該小區轉了半小時,發現在71號樓、73號樓和75號樓樓下,均有私自圈建“小花園”的身影。
采訪中,多名居民呼吁,”對于陽光房,希望有關部門真正管一管,消除安全隱患!”居民們還希望,有關部門能夠進行主動管理,而且拆違、治理圈占綠地要一視同仁。

浮山后四小區,部分一樓居民圈地建“私人小花園”。董真 攝
【拆除】
上千平方米違建盤踞七年
李滄區安順路汾陽路路口的東北角一片空地上,堆放著20個集裝箱、幾個工棚和一堆建筑材料,不少群眾多次通過各種渠道反映,這里沒有建筑手續,而且有礙市容。李滄區綜合行政執法局興城路中隊接到舉報后趕到現場調查發現,這里以前是一家工廠,隨后廢棄。7年前,附近一家施工單位在空地上建起項目部,堆放了20多個集裝箱,搭建起四個工棚供施工人員居住,附近還有各種各樣的建設物料。興城路中隊經過檢查發現,該項目部的施工建設沒有任何規劃審批手續,屬于私搭亂建。中隊立刻找到這些違法建筑的建設者,要求其拆除。
5月31日上午,記者在現場看見,一輛帶吊臂的卡車停在空地上,正在將建材吊到車斗中準備運走。現場的集裝箱已大部分被運走,工人們正在拆除工棚。城管隊員告訴記者,這些違法建筑有1000多平方米,他們先期要求建設者將屋內物品清理并自行拆除,但仍有部分建筑未來得及自行拆除。從5月30日開始,城管組織工人進場拆除。
李滄區組織拆除違法建筑。劉卓毅 攝
【自拆】
停車場內私自建成洗車店
近日,城管隊員排查市南區香港中路周邊時發現,一棟建筑顯得很突兀,影響市容觀瞻。市南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珠海路街道中隊配合市城市管理局、市南區治違辦,來到位于臺灣路1號的一家汽車維修服務有限公司進行調查。據了解,這處違法建設原為收費停車場,有30多個車位,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周邊小區的停車難題。2019年6月,停車場私自搭建起洗車店。發現問題后,珠海路中隊對這家洗車店下達了責令整改文書,經現場測量,洗車店的占地面積為321.03平方米。
“通過與洗車店負責人多次約談溝通,并對其進行相關法律法規宣傳和勸導,洗車店負責人于5月26日開始對違建自行拆除。”執法人員持續跟進自拆情況,督促洗車店盡早恢復原狀,以緩解周邊居民停車難的問題。5月28日晚7時,這處違建洗車店全部完成拆除。昨日,記者在現場看到,這里已恢復原貌。“我還以為這家店有營業執照就能開洗車店了,原來一直是違建,占了停車位。”一名住在附近小區的居民為此次拆違拍手叫好,“現在私家車越來越多,停車越來越難。拆除違建后,又有新的車位可以停了,雖然車位依然搶手,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車位緊張,而且拆違后也優化了市容環境。”(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董真 劉卓毅 張譯心)
深讀一點
堅決遏制新生 有效減少存量
什么是違建?違建有哪些危害?在4月底“星期三問城管”活動中,青島市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物業執法大隊大隊長尹兆云對這兩個問題進行了介紹。從狹義上來說,違法建設,是指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的規定,未經規劃部門批準,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是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未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的建筑物、構筑物、道路、管線以及其他工程。違法建設的建筑物或構筑物,就是通常所說的違法建筑。而從廣義上來說,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建設的,都叫違法建設,包括違反城鄉規劃法、土地管理法、林業森林法、道路交通法規等。
違法建設有很多危害,一是侵占了公共資源,破壞了城市的生態環境,侵害了公共利益;二是制約了城市的發展,大量土地被違建占用,擾亂了城市規劃的建設秩序;三是危害了公共安全,由于違建沒有規劃許可、沒有施工許可、沒有建筑質量的監督,也沒有任何審批手續和監管,缺少質量的保障,違建的建設者肆意妄為,存在著較大的安全隱患。
5月28日召開的青島市城市管理局局黨組會議要求,準備好全市拆違治亂專題會議相關工作,6月底前要完成200萬平方米存量違建治理任務。
2021年,青島市城市管理局按照“堅決遏制新生、有效減少存量”的原則,扎實開展違法建設治理工作。在現有新生違建網格巡查的基礎上,發揮物業服務企業與執法部門協同聯動作用,發現違建問題及時制止、報告,執法部門迅速介入查處。同時,引入衛星遙感監測、無人機航拍等科技化手段,提高新生違建發現及處置效率。對拒不配合執法、逾期未拆除的,采取媒體曝光、凍結房產交易、失信聯合懲戒等手段,多措并舉,保持新生違建防控高壓態勢,加快存量違法建設治理進度。
責任編輯:榮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