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6月1日訊 在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第二屆大會現場,有一處古色古香的區域充滿了中藥的香氣。這是大會特別設置的中醫體驗館,推拿、針灸、脈診等中醫傳統項目在這里悉數上演,引得與會嘉賓紛紛前往“打卡”,十分熱鬧。

中醫體驗館位于會議中心二樓,集合了來自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等單位的專家和醫生,設有中醫藥運動、中醫藥文化、中醫藥抗疫等多個展示區,以及中醫藥療法、中醫藥設備等多個體驗區。
走進體驗區,觀眾可以在專家指導下制作具有驅蚊、安神、醒腦等不同功效的中藥香囊,可以排隊接受山東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博士王建民的推拿,可以請專家現場把脈并接受對應的針灸治療,還可以體驗新鮮的“易罐”手法感受拔罐的神奇……不管要通過何種方式體驗中醫的診療,都需要平均15分鐘到半小時的排隊時長,這足以說明觀眾參與的熱情。“想不到把脈這么神奇,連我有十二指腸潰瘍都能通過把脈診斷出來。”體驗過把脈診斷之后,李女士興奮地表示,“這次體驗真是讓我‘刷新’了對中醫診療的認識,這門傳統科學應該被更多人正確認識、正確對待。”

這也是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教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腦病學科重點帶頭人齊向華此次應邀率隊前來“義診”的初心。齊向華有數十年中醫研究、診療經驗,他告訴記者,自上一次參會收效良好之后,此次“博鰲”組委會特意再次向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發出了邀約。為了讓更多人正確認識中醫、了解中醫,齊向華毫不猶豫應邀,帶著院內各個科室的青年骨干來到了青島。“老百姓對中醫還是存在很多誤解,事實上,中醫是一門需要積累的臨床功夫,不是虛玄的偽科學。”他說,“我們就是要用實實在在的現場展示,讓更多人看到中醫的價值。”
我國古代醫藥著作《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齊向華深感認同,他認為,醫學的最終目的不是治病,而是保證人體的健康模態,疾病的形成是一個邏輯動態系統,因此以治病為目的的醫學不免顯得過于機械。這與“博鰲”論壇關注全人類健康的初心不謀而合。據悉,“博鰲”期間,中醫體驗館將全程開放,為觀眾提供中醫診療和服務,展現中醫技術,宣傳中醫理念。(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耿婷婷 文/圖)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