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1年6月2日第11版
一周說
把回復率轉化成“落實率”
在勇攀全國文明典范城市這個“文明高地”的過程中,輿論監督無疑是一個重要推手,曝光隱患,查擺問題,探求原因,推動問題解決。近期,本報“直通12345”平臺和本報“三我”周刊的回復率基本保持在100%。但好看的數字背后,也存在一些隱憂,有的曝光問題,不是沒有切實落地整改,就是再次回潮嚴重,為爭創文明典范城市“抹黑”。
日前,在全市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工作調度會上,開場的“問題曝光片”讓人警醒,垃圾山堆積多日、私搭亂建屢治不愈、違停車輛占道嚴重;舊問題未改,新情況頻現……一個個觸目驚心的鏡頭讓人汗顏。而這些問題,也是本報輿論監督部一直在關注的焦點話題。近期,我們通過“曝光臺”、“三我”特刊和“直通12345”平臺等各種形式,正在全面推進青島典范文明城市建設。但也不得不遺憾地說,某些部門、區市面對輿論監督問題,存在“紙上回復”的隱憂。
回復率滿分,整改實效卻大打折扣,體現了某些部門、區市對待問題,思想上認識不到位。對于一些網友反映的環境臟亂差、私搭亂建等問題,一些區市始終“視而不見”。有網友反映,嶗山區姜哥莊小學南門西側路段坑洼很長時間,反映多次未整修;西海岸新區長江路街道北江支路御苑公寓小區臨街飯店搞得周邊環境臟亂差,始終沒有改善……這些基層環境問題始終得不到整改,需要依靠“關鍵少數”的帶動力量,從思想上認識到位,主動擔當抓整改,積極作為促落實,如此,才能結出文明典范城市的碩果。
輿論監督整改的“紙上繁華”,也反映了工作作風不實。近期,本報“三我”特刊上刊登的留言中,一半以上網友都用了“屢次反映,問題都未真正整改”字樣,背后是百姓面對沒有實際整改措施的無奈心聲。這些質疑不無道理。在我們接到的回復中,有市民反饋稱,一些部門接到反映,只用電話回復一下,卻根本未到現場,如此“整改”,問題豈能真正切實解決?
整改上的虛與委蛇,同樣有投入不到位的根源。市民屢次反映的問題得不到切實整改,還體現了基層確實存在資金、人力不足的短板,但資源缺乏不是借口。沒有資源,如何開源,是各級部門需要積極解決的必答題。面對創建文明典范城市,各級各部門要找準問題癥結,敢于較真碰硬,解決投入不足,為各類問題探尋合適的解決路徑。
文明城市不是評出來的,是干出來的。同樣,輿論監督效果不是“回復”出來的,而是“整改”出來的。爭創文明典范城市,與青島城市形象、民生福祉、發展大局以及百姓的利益休戚相關。要深刻認識到整改復查只能勝不能敗,拿出“背水一戰”的勇氣、決心和擔當,全面提升各領域的整改實效,把整改回復率切實轉化為整改“落實率”,以最高水平的工作和最好的形象迎接創建文明典范城市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