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曼·羅蘭曾經(jīng)說過:“誰要能看透孩子的生命,就能看到淹埋在陰影中的世界,看到正在組織中的星云方在醞釀的宇宙。兒童的生命是無限的,它是一切。 ”由此,兒童文學作家則擔當起了通往童心世界的一方橋梁。在今年青島市文聯(lián)簽約作家陣容中,青島本土兒童文學作家魏曉曦的出現(xiàn)令人欣喜,而她本人身兼出版人、創(chuàng)作者的雙重身份,也讓她的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有了更多精準的表達與投射。

簽約帶來自律與視野
魏曉曦,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青島市南區(qū)(琴島)作協(xié)副主席,現(xiàn)任青島出版社少兒期刊分社副總編、副編審。多年來,她出版?zhèn)€人兒童文學作品50余本,作品《棒小孩日記》系列榮獲新聞出版總署“三個一百原創(chuàng)圖書出版工程獎”、《愛的小時光》《樹精靈和雪人》榮獲冰心兒童文學圖書獎、《天堂有朵波斯菊》獲冰心散文新作獎首獎、《小小昆蟲記》系列獲一帶一路版權輸出優(yōu)秀作品獎、《小螞蟻大國王》獲華東地區(qū)優(yōu)秀圖書獎等,多部作品版權已輸出至英國、韓國、越南等十余個國家和地區(qū)。
作為此次簽約作家中的一員,魏曉曦坦言自己提前做了很多創(chuàng)作的積累準備才達到簽約要求。 “作家簽約制度對于創(chuàng)作者而言是一種創(chuàng)作上的引導,它本身就具有很高的起點,同時也是一種動力和鞭策。 ”魏曉曦表示,自己之前的寫作是一種隨性的狀態(tài),但是簽約之后的寫作可能更需要自律,“簽約條款中對于刊發(fā)的數(shù)量和質量都有著明確且具體的要求,每一位簽約作家都必須在兩年的時間里完成這些任務。 ”
同時,魏曉曦認為,簽約作家制度帶來更為重要的一重意義在于創(chuàng)作方向的引領,“文聯(lián)領導在簽約儀式的講話中指出,作家的創(chuàng)作不僅僅要著眼于個人的情感和喜好,而是需要將個人的創(chuàng)作主題聯(lián)系生活,與青島的地域人文融合起來,這一點給我的感觸特別深。此外,簽約之后的采風活動,帶領作家深入到社會的各個層面、各個領域,提供更為廣闊的平臺和視野,作家的創(chuàng)作需要體驗和積累,對于作家的創(chuàng)作走進生活很有幫助。 ”
據(jù)魏曉曦透露,在簽約之后,自己規(guī)劃了兩年簽約創(chuàng)作計劃,“也算是自我施壓吧,我的創(chuàng)作壓力不在于能否刊發(fā)作品,而是希望能夠突破自我,創(chuàng)作更多的優(yōu)質作品,這些年來,自己出版作品包括繪本、散文集,這兩年希望在長篇小說方面有所突破。 ”
人生高光源自童年累積
撰寫兒童文學作品,對于魏曉曦而言,更像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入職出版行業(yè),從事兒童期刊出版,期刊較之純文學作品的周期性要求,以及受眾人群的指向性,都為魏曉曦兒童文學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更多的積累與素材。 “上初中的時候就開始寫散文,后來工作了,寫作也是一種習慣,是自我表達的方式和出口。更幸運的是,工作很忙、很辛苦,卻是我所喜歡的領域,日常工作中,與作家們就創(chuàng)作內容的對談,對孩子們閱讀喜好的調研,都在指導著我在兒童文學的寫作中捕捉到這份源自于孩子內心的微妙情緒。 ”魏曉曦直言,研究兒童心理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不拘泥于形式,正襟危坐的課堂傳授,亦或是與賣菜大哥家的小女兒隨意聊上兩句,都是一種與孩童互動的形式,“孩子內心世界的微妙,是相對沒有束縛的、真正有趣的部分,人生的高光時刻其實都源自童年的累積,而兒童文學的寫作想要找到撬開孩子內心世界的那扇門,如何選取角度,是最難的一件事情。 ”
這一點,對于魏曉曦來說卻有著天然的優(yōu)勢,專業(yè)的素養(yǎng)與理論的支撐,讓她的寫作有著游刃有余的率性,“身為一名兒童文學編輯,我可能比其他寫作者更為了解編輯的意圖,對于期刊的風格也有著較好的把控,所以提供的稿件更為精準。 ”
兒童文學并非淺顯與直白
在魏曉曦看來,兒童文學語言的表達并非兒童語言的簡單復述,一定有著兒童哲學的意味,才會讓作品更具張力,這也是為什么兒童文學的作品大人、孩子都愛看。這樣的創(chuàng)作思想在她負責策劃、組稿、編輯、出版的新作——冰心獎名家典藏圖畫書《中國故事繪》中一以貫之。這是一套七本的繪本集,匯聚了葛翠琳、張秋生、徐魯、翌平、陸梅、張潔、呂麗娜等兒童文學名家的力作,特邀國內外知名插畫藝術家聯(lián)袂打造。

“現(xiàn)在市面上的很多繪本,大多為功能性的繪本,意在引導孩子如何入園、如何自律等等,而《中國故事繪》是一套兼具文學性與藝術性的作品,獲得冰心獎的文學作品是載體,而國內外的插畫藝術家為其繪制的圖畫則為這些文學故事賦予了藝術性的表達,這也是這套中外合作原創(chuàng)繪本的經(jīng)典性與藝術性的特質所在。 ”魏曉曦表示,像是老一輩兒童文學作家張秋生創(chuàng)作的《三層閣樓上的孩子》,邀請到知名插畫師李廣宇繪制圖畫,僅是書中一個小男孩的形象就繪制了二十幾稿,“書中講述的是老上海弄堂里的老虎窗,承載著小男孩所有的喜怒哀樂,書中的圖畫不是文字的重復,更重要的功用是完成了文字之外部分的想象與延展,就好像書中所說‘看灰塵在陽光中游動,是我那時候唯一的游戲’,畫面上沒有灰塵,卻可以感受到陽光下灰塵的起舞,與皮膚、與呼吸產(chǎn)生的一種可觸摸感。 ”再如意大利插畫師薩拉烏戈洛蒂繪制的中國作家翌平作品 《龍燈》,用一個西方畫家的視角呈現(xiàn)最具中國意象的圖騰,他畫筆之下的中國龍無比絢爛、美好,卻又不失親和力。這種合作本身,也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與世界審美相融合的一種創(chuàng)作形式。
魏曉曦說,雖然現(xiàn)如今也有著再現(xiàn)兒童生活的書寫方式,但那是一種“可樂文學”,缺乏文學內涵和哲學韻味,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兒童文學,“我希望能夠給那些自然界極其幼小的生命賦予最高的藝術禮贊,為那一份份珍貴的生命情感給予自然、深刻的哲學闡釋。為此,無論是我在編輯兒童文學作品還是創(chuàng)作兒童文學作品的時候,更追求獨特的語言之美、風格之美、情感之美。我相信這種審美的趣味一定會棲居在每一位小讀者的童心深處,我也相信最詩意的棲居將會喚醒孩子對美的追求,對自然與世界的探索。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周潔)
責任編輯:單蓓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