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6月4日訊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今年的主題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6月4日下午,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市生態環境局發布了《2020年青島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20年,我市“十三五”9項約束性指標全部超額完成,三年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圓滿成效,全市環境質量實現持續改善,多項生態環境指標創歷史最佳。環境空氣質量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11個國省控地表水考核斷面全部達標,6個斷面實現類別躍升,創歷史最好水平;超額完成省下達我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目標任務。

近年來,“青島藍”成了朋友圈的“常客”,這得益于我市持續開展的這場藍天保衛戰。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我市壓煤、抑塵、控車、減排多措并舉。全市在用燃煤鍋爐全部實現超低排放,全年完成9萬余戶清潔取暖建設及532.5萬平方米既有居住節能保暖改造工程;完成城市裸土綠化面積182.7公頃,1300余處在建建筑工地安裝完成遠程視頻和揚塵在線監測系統,對全市427家無組織排放整治項目實施動態管控;全年監督抽測重型柴油車5147輛,監測車輛總流量891萬余輛次,完成45家年銷售汽油量大于5000噸的加油站油氣回收治理在線監控工作。這些強有力的舉措收到了成效,2020年,市區空氣質量優良率86.3%,各項指標均位居全省前列。
在水污染防治上,我市嚴格保護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安全,深化實施地表水環境生態補償制度,推進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完成18處城鎮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劃界立標工作,完成31處農村級“千噸萬人”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立工作。加快推進重點流域綜合整治,完成張村河河道清淤、松山后河、巨洋河、甜水河上游等綜合治理工程。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共排查各類排水口6444個,排查出777個疑似排污口。2020年,我市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94個地表水斷面中,水質達到或優于地表水Ⅲ類標準的斷面59個,占比62.8%。

海洋環境保護方面,嚴格落實灣長制,加強陸源污染監管,綜合施策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啟動膠州灣灣長制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創新提出“美麗海灣”建設目標。開展全市入海排污口監測和初步溯源,嚴查向海域非法傾倒、偷排偷放等環境違法行為。2020年,我市近岸海域水質狀況總體良好,海水水質優良面積(一、二類)比例達到98.8%。
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將土壤污染防治納入全市綜合考核,建立市級部門協調聯動機制。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全市7個涉農區市全部完成耕地環境質量類別劃分工作。嚴格建設用地準入,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優化評審流程,最大限度壓縮評審時限,由國家規定的40個工作日壓縮至10個,實現企業“零跑腿”。全年完成915個地塊的調查和評審。
噪聲污染防治嚴格控制交通、社會生活、施工及工業等噪聲污染防治。2020年,市區區域環境晝間噪聲58.7分貝、道路交通晝間噪聲70.0分貝,同比均保持穩定;市區各類聲環境功能區晝間、夜間噪聲全部達標。

我市致力于補齊農村環境保護這一短板,推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與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通戶道路硬化、衛生廁所改造等惠民工程一體規劃、統籌治理。在全省、全市推廣復制“萊西全域治理模式”,整合財政資金、上級涉農資金、國有資本、社會資本約13.45億元投入農村生活污水治理。2020年,完成農村黑臭水體排查,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萊西市成功創建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紅石崖街道、院上鎮入選第一批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吳帥)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