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的夢想
青島嶗山區麥島中學 初一2班 李珈彤
我的爺爺是一名老黨員,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從我小時候起,爺爺就愛給我講共產黨的輝煌發展歷程和他周圍老黨員的事跡!我的爺爺還是一名一輩子奉獻在鄉鎮的老水利人,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工作勤勤懇懇,多次受到鎮政府的各種表彰!
作為一名水利干部,必須了解全鎮的水利設施基本情況,雖然爺爺只有高中文化程度,但他憑著一股鉆勁,憑著自己對水利事業的熱情和對黨的忠誠,做計劃、搞計算、爭項目,走遍全鎮每個村子,走遍鄉間的溝溝壑壑,量遍了山山水水,為尋找水源、測算工程量、制定水利工作計劃掌握了一手資料。多年來,他每年有大部分時間都是工作在鄉間,吃住在工地,家里顧不上,身體出問題也不管不顧,在退休時已經因為心臟動過一次大手術了!
爺爺的快樂很簡單,每當完成一項工程,就是他最滿足、最踏實的時候,每當看到老百姓們吃水用水方便了,就是他最舒心、最放松的時候。爺爺熱愛著自己從事的水利工作,并為之奉獻了一輩子!他的親身經歷就是我聽過最動聽的黨員故事。爺爺身邊還有許多和他一樣愛崗敬業、勤懇工作的好同事、好黨員,他們沒有偉大的事跡,但他們都堅持著自己心中的夢想!
正是有千千萬萬像我爺爺一樣的黨員們堅持不懈的努力,才有了新中國的強大與榮光!我們作為朝氣蓬勃的少年,也要將自己的點滴力量匯聚成海!后浪們,奔涌吧!我們的祖國明天一定會更好!
緬懷家鄉先烈繼承紅色基因
青島洛陽路第二小學 六年級4班 梁嘉惠
我的老家在魯西南的一個小村莊,附近村子里流傳著一位革命先烈的故事,我聽了很受感動。
英雄的名字叫樊誠,他是村里人的驕傲和榜樣。 1941年開始日本掃蕩魯西南,樊誠和民動隊的其他戰士,始終戰斗在對敵斗爭的最前線。有時他深入敵軍內部,散發宣傳材料,講明國內形勢,進行攻心戰。有時,他還化裝成敵偽人員,深入敵人據點內部做工作,使大批偽軍深受感化,并投誠。他經常幫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干活,幫兒童團做小木槍。
1947年5月,他帶領武裝部隊在平邑縣老鴰窩執行任務,與敵人激戰了5個晝夜,打退敵人數次進攻。在山溝里休整時,他因叛徒告密而不幸被捕。敵人把他吊到屋梁上、樹上毒打,還用錐子在他身上亂扎,撬開他的嘴灌大糞、辣椒水。樊誠渾身是血遍體是傷,一次次昏死過去。 6月6日晚,氣急敗壞的敵人把樊誠綁送到下南莊村西關沙河邊,在他身上澆灌了汽油,把他活活燒死。年僅33歲的樊誠視死如歸,在“打倒國民黨反動派”“共產黨萬歲”的口號聲中英勇就義。
每每聽到故鄉的老人講到樊誠英勇就義的經過,我都禁不住熱淚盈眶。中國共產黨人不怕流血,不怕犧牲,為新中國建立寧可犧牲自己。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要以革命先輩為榜樣,好好學習、無私奉獻,圓偉大的中國夢。
牢記紅色歲月,爭當先鋒少年
青島新世紀學校 三年級1班 王梓辰 指導教師 馬金
今年“五四”青年節,我正在看老電影《地雷戰》。當我看到日本鬼子被炸飛捧腹大笑時,爺爺走過來問我:“梓辰,你知道嗎?其實地雷戰真正發源地是平度大澤山。 ”“我從來沒有聽說過,我只知道平度產葡萄。 ”我好奇地說。爺爺向我娓娓道來:“平度大澤山不僅是‘葡萄之鄉’,還是‘石雷之鄉’。抗日戰爭期間,海陽民兵在學習了平度大澤山民兵的經驗后,才開始擺地雷陣殺鬼子。 ”
在爺爺的講述中,我仿佛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抗日戰爭開始,日偽軍占領了大澤山區周邊的交通要道,采取了“三光”政策。當時民兵打擊敵人主要是用土槍土炮和地雷,可是隨著日偽軍對大澤山根據地的封鎖,鐵雷運不進來,澆鑄地雷的生鐵也奇缺,為此,民兵們開動腦筋想辦法。
平度地處山區,石頭漫山遍野。民兵們經過反復試驗,終于造出了石雷。除了在地上埋的踏雷,他們還研制了用頭發絲固定在樹上的絆雷、吊在葡萄架和門框上的空雷、踏響一顆引爆幾顆的連環雷、埋在水中的水雷等。日偽軍進了大澤山見石色變,直言道:“進了大澤山,把命交給天。 ”
聽完爺爺的講述,我不禁為平度民兵們發揮聰明才智、就地取材制造地雷抗擊日寇的壯舉而感到自豪,他們埋下的不只是地雷,更是中國老百姓反抗侵略的決心。是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換來了今天幸福安定的生活。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作為新時代的好少年,我們要銘記歷史,牢記使命,學好本領,為建設強大美好的祖國時刻準備著!
我聽爺爺講黨的故事
青島第二實驗初級中學 初一7班 高嵐
我的爺爺是一名轉業軍人,也是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今年81歲了。爺爺年少時經歷饑餓和戰亂,青年時加入人民海軍,改革開放后投身經濟建設,如今回鄉安享晚年。一生的經歷,都是爺爺愛講的故事,而爺爺最愛講的,是黨的故事。
爺爺說:中國共產黨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政黨。一百年來,黨帶領中國人民不畏艱難,拼搏奮斗,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實現了一個人口大國的全面脫貧。這是了不起的壯舉!
爺爺說:要珍惜無數先烈用鮮血換來的幸福生活。爺爺參加過抗美援越的掃雷行動。那是1972年,爺爺隨部隊奉命開赴越南執行掃雷任務。爺爺有位戰友叫朱重濱,在一次任務中,一枚水雷被掃爆后,朱爺爺指揮戰友迅速撤到防震橡皮舟上,然后不顧個人安危,跨進駕駛艙將水雷爆炸的位置在海圖上進行精準標注。然而又一枚水雷爆炸,朱爺爺被巨大的沖擊力甩進大海,彌留之際仍不忘囑咐戰友們加油……提到這一幕,爺爺的眼睛濕潤了。朱爺爺是他的戰友,也是一名共產黨員,更是他一生的榜樣。
爺爺說:有黨在,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2020年初,新冠疫情肆虐神州,但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全國上下眾志成城,無數醫護人員沖在抗疫最前線,無數基層工作人員守在老百姓周圍,他們是最美“逆行者”,他們中多數人還有另一個響亮的名字:共產黨員。
7月1日,我們將迎來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耄耋之年的爺爺,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再也踢不動正步的爺爺,看著精神颯爽的解放軍戰士,眼里充滿了希望;再也上不了軍艦的爺爺,看著編隊入列的中國航母,眼里充滿了希望;再也開不動機器的爺爺,看著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眼里充滿了希望……“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興致所致,爺爺會情不自禁唱起來,用最樸素的歌聲為黨慶生。
在爺爺故事陪伴中逐漸長大的我,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也從模糊逐漸清晰。爺爺常常教育我,要努力學習,長大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爭取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信念的種子激勵我好好學習,拼搏向上,使自己成長為堪當大任的時代新人,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傳承公仆精神 做新時代社會主義接班人
青島六十五中 初一5班 李昊霖
5月中旬,電視、報紙、網絡都在報道同一條新聞——紀念焦裕祿同志逝世57周年。一張右扶手破了個大洞的舊藤椅的照片被反復轉載,三份入黨申請書的故事被一再提及。
“焦裕祿是誰?他有怎樣的故事?為什么57年了他還被這個時代懷念? ”帶著滿腦子疑問,我請教了爺爺。 “人民日報曾發表了一篇長篇通訊,叫《縣委書記的好榜樣》,講的就是焦裕祿同志的事跡。那時,我在村里干團委書記,所以印象很深刻。 ”正在看報的爺爺摘下老花鏡,思緒回到了那個崢嶸年代。 “焦裕祿是河南蘭考縣的縣委書記,蘭考的‘三害’內澇、風沙和鹽堿地,是出了名的,他去干書記的那一年,到處是嚴重的災荒。你可以上網找找人民日報的那篇通訊報道,再去看看演員李雪健演的電影《焦裕祿》,你就會更深入了解這個人的光輝事跡。 ”爺爺意味深長地說:“你是一名初中生了,要注意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意識和能力,就像焦裕祿說的,‘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共產黨今年建黨100年了,有多少焦裕祿式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為了國家振興不懈奮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你一定要好好珍惜,學好知識本領,將來報效祖國,這才不負青春! ”
聽了爺爺的話,我似懂非懂。回到家,從網上找來關于焦裕祿的通訊報道和電影,看著那把帶破洞的藤椅照片久久不能平靜:是什么樣的信仰支撐著焦裕祿去到那“三害”肆虐的蘭考?是什么樣的執念支撐他帶領蘭考人民戰天斗地?又是什么樣的意志支撐他忍著劇痛不懈地工作?想到新冠疫情暴發那些逆行出征的醫務人員和社區工作者,想到為民族復興默默奉獻的那些閃亮的名字和事跡,我若有所悟!心中激蕩著理想和信仰,生死便顯得不再那么重要;胸中惦記著祖國和人民,他們的選擇和行動便顯得那么自然和順理成章!
今天,站在百年歷史的交匯點,回望百年風云變幻,不變的是共產黨的初心使命和中華兒女的理想信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擔當,人民英雄已創盛世平安,我們要接過時代的“接力棒”,傳承先輩的犧牲精神、公仆精神,不負盛世,奮發有為,做新時代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小記者》頻道查看。本版主持人張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