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買菜使用的塑料袋,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然而,塑料袋帶來方便的同時,“白色污染”、需要一百年甚至更久才能被大自然分解等環境污染問題愈加凸顯。面對全國“限塑”的大勢,青島版“限塑令”何時推出?消費者、購物場所以及購物袋生產者做好準備了嗎?對此,觀海新聞記者進行了調查探訪。
居民:多數自帶袋子或小車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自2008年6月1日實施至今,“限塑令”已不知不覺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過去超市服務員順手送給顧客的塑料袋,如今需要花錢買。“需要袋子嗎?”這句話成了商超收銀員的服務“標配”。近日,觀海新聞記者前往位于悅薈的家家悅超市探訪,收銀員在結賬時都會詢問一句是否需要塑料購物袋。“不用,謝謝,我帶了袋子。”市民周女士家住嘉定路,每隔一段時間會來家家悅超市采購生活用品。這一天她照常買了黃豆、綠豆、酸奶、蔬菜、衛生紙等,從家里帶來了一個大的塑料袋,和女兒兩人裝完后拎回家。“現在商場里一個袋子少則五毛,貴的一元多,不如從家里拿個大袋子。”周女士告訴記者,自從購物袋要花錢,她每次會把大袋子留著循環使用。
不同規格的連卷袋
在位于四方路小學附近的早市,觀海新聞記者看到前來采購的居民大部分拉著購物小車。“方便啊,一下子能采購四五天的蔬菜和水果。”一位老人說。但是觀海新聞記者發現,很多老人還是喜歡把果蔬分類裝進塑料袋,再放進小車拉著回家。由此可見,小車并沒有省下塑料袋,只能作為購物的運輸工具。
市場:大集、商超推廣環保袋
自2008年“限塑令”推開后,從全國的實施情況來看,商場、超市實施情況最好,而農貿市場常常“墊底”。有媒體稱,農貿市場是“限塑令”的重災區。9月3日,觀海新聞記者來到了李村大集,一進蔬菜海鮮區就看到了“李村大集環保塑料購物袋銷售處”,擺放著六種規格的可降解連卷袋。李村大集市場辦事員劉軼超介紹,從去年開始,李村大集開始推廣環保購物袋,其中可降解連卷袋售價是每卷25元,無紡布購物袋每個0.3元,生物環保購物袋售價是每把9元。目前,李村大集共有四百多家攤位,平均每個攤位每天至少需要兩卷連卷袋。
李村大集使用的生物降解環保袋
“現在業戶的接受程度很高,因為算下來連卷袋比之前的超薄塑料袋貴一分錢,并且連卷袋的紙筒還可以回收利用,退一個一塊錢。”劉軼超介紹,李村大集使用的連卷袋和永旺超市、利群超市、麗達超市等使用的袋子一樣,都是廠家統一配送的。目前來看,生物環保購物袋的接受度最低。“因為價格貴,9元只能買30個,一個購物袋三毛錢。”
廠家:可降解包裝袋訂單大增
觀海新聞記者找到了購物袋的上游生產企業——位于雙元路的青島周氏塑料包裝有限公司。來到該公司,工廠里的員工們正忙得熱火朝天。“最早打啤酒的塑料袋就是從我們開始的,這些年我們的發明專利已有四十多項。”公司負責人周銳介紹,從2008年“限塑令”推出后,公司的研發和生產重點就發生了轉變,陸續推出了可降解包裝袋、全生物降解包裝袋等產品。有玉米淀粉成分的全生物降解包裝袋現已進入海信廣場、永旺等商超,售價每個1元左右。
青島周氏塑料包裝有限公司接了不少國外訂單。
觀海新聞記者在周氏塑料包裝有限公司的展示區看到,小到吸管,大到外包盒,都可以使用生物降解材料。這些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裝袋、包裝盒只需三個月就可以分解成碎片,半年后完全變成二氧化碳和水,讓袋子真正回歸自然。隨著許多國家全面“禁塑”,該企業的國外訂單紛至沓來。周銳介紹,這些年來公司一直致力于通過技術手段的迭代和更新,降低生物降解包裝袋的成本,讓更多的人用上環保的購物袋。
商務部公布禁塑限塑時間表
商務部辦公廳日前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商務領域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了禁塑限塑的階段性任務:對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0年底,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5年底,全部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和沿海地區縣城建成區的集貿市場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對一次性塑料餐具,至2020年底,全國范圍內的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2025年底,地級以上城市的餐飲外賣領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強度下降30%。
對賓館、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2022年底,全國范圍內星級賓館、酒店等場所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至2025年底,實施范圍擴大至所有賓館、酒店、民宿。
觀海新聞記者從青島市發改委獲悉,目前青島版“限塑令”也在緊鑼密鼓的制定中。發改委工作人員介紹,由于“限塑”涉及多部門,目前青島版“限塑令”已完成初稿,正在征求多部門的意見,進入到了會簽流程,待修改完畢后將對外公布。(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于波/文 徐常青/圖)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