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6月7日訊 青島再次走在經略海洋的聚光燈下。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以下簡稱“海洋十年”)中國研討會和第14個全國海洋宣傳日將在青島舉行。
聯合國“海洋十年”于今年1月正式啟動,是聯合國促進海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決議,是未來十年最重要的全球性海洋科學倡議,將對海洋科學發展和全球海洋治理產生深遠影響。研討會上,將研究提出中國參與“海洋十年”的行動目標和實施內容。
全國海洋宣傳日是解讀海洋政策、普及海洋知識、傳播海洋文化,提升全民海洋意識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重要傳播平臺,據介紹,這是青島自2008年之后再次舉辦該活動,活動現場將對我國首個藍碳交易項目進行介紹、簽約等。
青島具有領先的海洋科技創新能力及深度參與全球海洋治理的實力
6月8日上午,“海洋十年”中國研討會將在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召開。作為一項備受世界各國關注的頂層計劃,“海洋十年”中國研討會選擇在青島舉辦,既體現了青島作為海洋城市的名氣,也顯示了青島領先的海洋科技創新能力及深度參與全球海洋治理的實力。
“海洋十年”是對《“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2021~2030)”實施計劃》的研討,而海洋一所研究員喬方利作為中國唯一代表參與了該實施方案的編制。“海洋十年”的愿景是“構建我們所需要的科學,打造我們所希望的海洋”,旨在“推動形成變革性的科學解決方案,促進可持續發展,連接人類和海洋”。
“海洋十年”的使命、愿景和目標與我國倡導的“海洋命運共同體”、“科技興海”和“新發展理念”等高度契合。在海洋領域,中國海洋科學家和海洋工作者深感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的重要性和使命感,將積極響應“海洋十年”的倡議,不斷推動海洋科技和海洋治理的創新,為實現海洋的可持續發展助力。
120余家單位參與,海洋碳中和等研討課題符合海洋日主題
本次研討會是中國參與“海洋十年”的首場主場活動,邀請了各方重量級嘉賓參與大會開幕式、專題報告、討論等環節,將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開展,通過新華社進行全程圖文直播。
據了解,本次研討會受到了政府和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共有來自國家部委、地方政府、科研機構、高校、企業、社會團體及國際組織的120余家單位和機構的260余名代表報名參加。包括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的方國洪院士,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的李家彪院士,中科院海洋所的胡敦欣院士、侯保榮院士,中國海洋大學的李華軍院士,廈門大學的戴民漢院士、焦念志院士等國內相關領域的院士、知名專家、政府部門、產業界及公益組織代表等將共同研討“海洋十年”涉及的科學和國際治理問題。
據介紹,此次活動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活動之一,也是紀念我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此次研討會契合海洋日主題,將重點圍繞海洋綜合認知科技創新、海洋生態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海洋對碳中和目標的解決方案、深海特殊生境發現等科學前沿和國內科學實踐進行研討,研提中國參與“海洋十年”的行動目標和實施內容。
青島第2次舉辦全國海洋日,聚焦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
今年是第十三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四個“全國海洋宣傳日”,根據自然資源部安排,2021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的活動主會場設立在青島。據了解,這是青島第2次舉行全國海洋日活動,上一次舉行是2008年的第一屆。
本年度海洋日的活動主題為“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會場設在自然資源部北海局。據了解,屆時主會場將設置活動開場儀式、國內首份藍碳交易協議簽訂儀式、“小貝殼在行動”——保護藍碳系統和生物多樣性分享、海洋生物多樣性及珊瑚礁保護情況介紹和第13屆全國海洋知識競賽啟動儀式等五項議程,分會場設置自然保護公益沙龍、全國大中學生海洋文化創意大賽優秀作品展和海洋調查船“大洋一號”“向陽紅09”開放日等三項活動。
據了解,在國內首份藍碳交易協議簽訂儀式上,將對我國首個藍碳交易項目進行介紹、簽約,發布藍碳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倡議書;在自然保護公益沙龍上,將有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海洋預警監測司、自然資源部北海局等單位介紹北海區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有關情況。
此外,山東省全國海洋日宣傳活動也將于8日在青島明月海藻集團有限公司舉行。(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勛祥)
責任編輯:管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