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商角徵羽律呂,千秋更迭音調續。6月7日晚間,青島大學《中國詩樂舞傳承》課程展演在青島大學劇院舉行。與眾多音樂會不同,本場展演融合了經典詩歌、民族音樂、古典舞蹈等多種藝術,儀式樂《鹿鳴》、古曲《杏花天影》、樂舞《關雎》將吟唱、彈奏、舞蹈有機結合,禮遇了現場一顆顆中國心。





“中國詩樂舞傳承”由國家藝術基金“中國古代詩詞歌曲演唱人才培養”項目傳承人、青島大學音樂學院劉宇博主持,多位教師合作,共同探索“體驗+表演+傳承”的傳統文化與美育相融合的教學模式。展演以傳世儀式樂《鹿鳴》開場,“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學子與教師同臺,將經典詩詞與禮樂結合,中正曠達,意境深遠。而在《杏花天影》的舞蹈也滲透了中式美學的高雅恬靜。古琴《平沙落雁》、琵琶《虛籟》、笙文曲《關山月》展示了國樂的高雅趣味和詩意內核。吟誦《周南·桃夭》《秦風·無衣》將《詩經》的古意活化在觀眾眼前。在這個年輕學子的舞臺上,觀眾感受到了純正的中國范式、中國文化靈魂,體驗了全新的古文化魅力。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米荊玉/文 王雷/圖)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