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6月9日訊 近日,青島高新區隆重舉行園區非公企業黨支部授牌儀式,園區18家新建的企業、孵化器黨支部齊聚高新區創業大廈接受授牌,自此,青島高新區非公企業黨支部突破100個,黨的旗幟在這片創新創業的主陣地上高高飄揚!
這么多家非公企業,為什么要主動申請成立黨組織?非公黨支部要如何通過黨建引領企業發展?以經濟發展、科技創新為主責主業的青島高新區,是如何發揮黨建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以黨建之力引領非公企業創新發展、激發企業內生活力,是加快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自功能區改革以來,青島高新區在黨建引領下大刀闊斧抓改革,將原有22個機構精簡為“八部一委”,面向全市公開選聘干部156名,人員數量精簡56%,平均年齡只有35歲,年輕黨員干部團隊賦予青島高新區更多的朝氣和生機,也成為青島高新區創新發展的動力源泉。在這支年輕團隊的帶領下,青島高新區各級黨組織,非公企業、孵化器等積極探索黨建工作機制,通過創新黨建模式、開展各類黨建活動,不斷強化企業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激發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引領非公企業創新發展,在企業中間形成了“黨建引領”的光輝旗幟,黨建已然成為高新區持續激活創新動能的“核心引擎”。

黨建“集結號”聚合非公企業
在青島海納光電環保有限公司,剛剛裝修好的展廳明亮奪目,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參觀者前來訪問、學習,這里已經儼然成為青島高新區的新晉網紅學習點。作為一家集科工貿為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海納公司主要生產具有全國領先技術水平的光電環保儀器儀表。多年來,始終秉承“黨建強、企業興”的核心理念,企業不斷增強黨建生命力,在市場經濟中為企業立住“根”、守住“魂”。
“聽黨話,才能跟黨興”這是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梁永如時常掛在嘴邊的話。為不斷強化黨建與企業的深度融合,海納公司提出“1+N”黨建工作思路,“1”為公司黨委,“N”為按照企業內部組織架構組建多個黨支部,海納光電公司黨委按照企業經營管理的實際需要設置了光譜、科研、銷售、生產、管理5個黨支部,推動黨建與企業經營管理緊密貼合、同頻共振,持續為企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近年來,海納公司黨員人數不斷攀升,從2013年職工230人、黨員16人,發展至今已有職工300余人、黨員110人,黨員占比超36%,是支部成立之初的5倍。在黨員人數不斷翻番的同時,公司的產品不斷創新、品類持續拓展,發展也迎來“井噴式”提升,截至目前,海納公司已自主開發了10大系列100多種新產品,多種產品已達國際先進水平。近兩年,海納公司銷售收入達9.5億元,實現納稅9515萬元,公司創新發展的背后離不開黨建的引領。
成功的非公企業黨建成果讓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黨建的重要性,截至目前,青島高新區已有非公企業黨支部109個,黨員人數1000余人。此次,青島高新區又有7個孵化器、11家企業申請黨支部掛牌,高舉黨旗助力企業發展。“在提交申請后,我們提前規劃,安排出一間黨員活動室,現在黨建標語已經安裝在活動室最顯眼的位置,后期我們會在建黨100周年之際組織讀書會、黨史論壇、演講比賽等活動,還會結合工作實際強化黨組織與各企業之間聯系,更好的服務企業、孵化企業,干好主責主業。”百度(青島)智創基地招商經理隋玉璇說。

“紅色引擎”凝聚園區創新力量
“黨建工作做強了就是競爭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在青島市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滕云楓看來,黨建要引領企業創新發展,關鍵是要找準黨建工作與企業生產經營的最佳結合點。
青島市工業技術研究院是青島市標桿示范科技孵化園區,園區入駐企業達130余家,企業多、規模小,單個企業無法達到成立黨支部的條件,造成了企業黨員組織關系難落地、優秀員工招不進來等一系列問題。為此,2015年在青島市工業技術研究院黨支部的推動下,園區非公企業共同組建了聯合黨支部,即創業17號創客黨支部。為強化非公企業黨支部建設,創業17號黨支部與青島市工業技術研究院黨支部一起形成了“雙支部”共享共建黨建體系,以公有制黨建帶動非公黨建,“雙支部”同發展、共促進。
以黨建工作為“魂”,青島市工業技術研究院持續推進黨建工作和企業生產經營的有效融合,凝聚園區創新力量。借助創業17號創客黨支部黨建網有效覆蓋園區企業的優勢,及時了解掌握園區企業的黨務、創業服務需求,在園區營造出互幫互助、充滿活力的創新創業氛圍。
據滕云楓介紹,為更好助力企業成果育成轉化,青島市工業技術研究院開發了30余項訂制化特色創新創業孵化課程,搭建“成果育成轉化平臺”“公共研發服務平臺”兩大軟硬平臺,為企業提供全鏈條產業孵化服務,還借助科學家大講堂、科技沙龍等多個全市知名的品牌活動,接續開展CEO下午茶、創業培訓、政策宣講、論壇交流、路演對接等豐富多彩的特色創業服務活動,累計達300余場次。通過以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模式,青島市工業技術研究院已成功孵化高科技初創企業三百余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六十余家企業。園區企業共獲得融資貸款十億余元,獲得各級政府資助兩億余元,擁有核心專利產權一千五百余項。共建共享聯合黨建體系正在對園區發展和風貌提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助推作用。
“紅色基因”引航科技創新發展
自功能區改革以來,青島高新區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各項重大工作部署,聚焦主責主業,以黨的建設為統領,轉理念、轉作風,下大力氣推進科技創新。“科技創新是青島高新區爭做全市科技引領城建設主引擎和主陣地的第一抓手。我們始終以黨建為根基,把‘勇爭第一、唯旗是奪’刻印在腦子里、落實在行動上,努力打出開創科技創新工作新局面的‘組合拳’。”青島高新區科技創新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疫情期間,青島高新區一眾高新技術企業紛紛拿起手中掌握的高精尖科技,為控制疫情貢獻一份力量。2020年1月29日,了解到武漢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需要微生物檢測設備,青島佳明測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緊急召回研發工程師連夜調試設備,第一時間將兩套微生物水質在線檢測系統送到武漢。青島悟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自身技術優勢在最短的時間內改裝出無人駕駛消毒機器人,并無償捐贈到疫情防控一線,得到省、市相關領導和防控一線工作人員的充分肯定。
青島高新區各個高新技術企業的科研工作人員在黨組織帶領下一直奔赴在解決問題的第一線。青島海納光電環保有限公司黨委已經連續12年開展“骨干黨員志愿巡檢服務”,奔赴全國各地為客戶現場解決疑難問題,先后組織黨員參與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永吉抗洪救災等現場環境監測工作,充分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黨員技術骨干在員工隊伍中的示范作用很大,黨員沖鋒在前已經成為了我們的企業文化。”梁永如說道。
黨建引領非公企業創新發展一直以來都是青島高新區黨建工作探索的重點。近年來,青島高新區積極探索黨建工作機制,不斷引領非公企業的創新發展,在區內企業中形成了“黨建引領創新”的光輝旗幟,成為持續激活發展動能的“核心引擎”,經濟發展跑出了“加速度”,駛入了“快車道”。2020年,青島高新區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1%,增速位列青島市第一;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5%,增速位列青島市第二;固定資產同比投資增長17.8%,增速位列青島市第四,其中工業投資同比增長9.9%,增速位列青島市第三。
站在建黨百年和“十四五”開局新起點,青島高新區將一如既往,堅持工作開展到哪里,“戰斗堡壘”就建到哪里,以黨建“紅色引擎”激活創新發展動能,為高新區破浪前行凝聚創新發展的澎湃動力。(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偉 通訊員 李青健)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