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6月9日訊 三孩時代來啦!有人開始考慮生不生“三孩”,但還有一些女性結婚多年,好“孕”卻遲遲不降臨。還有很多青少年、育齡期女性深受痛經之苦或月經不調,以為是受涼或年紀尚小……如果遇到這些情況,青島市海慈醫療集團婦二科負責人張旭艷主任醫師提示,應警惕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內膜異位癥被稱為“謎一樣的病”,是由內膜細胞種植在子宮腔之外的位置如盆腔、卵巢,甚至腸、肺、剖腹產切口等引起的,表現常見慢性盆腔痛、痛經、不孕等。
現象:這種病常伴著咯血、眼睛出血
女孩西西(化名)剛20歲出頭,她因一種怪病來醫院就診。西西說自己每次“大姨媽”來訪時,都會咯血。一聽咯血,醫生心中也吃驚:因為如果血來自氣管或是支氣管,都表明問題已嚴重。幸好,檢查之后,并沒有在氣管、肺部找到什么問題。但醫生還是不放心,于是取下一小塊她的支氣管組織去化驗。結果發現:這小團組織的結構,與子宮內膜的腺體一模一樣。長在腹部的子宮內膜,居然跑到了氣管里。
還有一位30多歲的患者,每次 “大姨媽”來訪會伴隨眼睛出血。經過檢查,同樣是子宮內膜“穿越”到了眼角膜和結膜。原本具有正常功能的、應該老老實實待在子宮腔的子宮內膜組織,竟“亂跑”到了子宮腔以外的部位,這種雌激素依賴性的慢性疾病,被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癥(以下簡稱內異癥)。
“這兩位患者,因為子宮內膜組織(腺體和間質)在子宮腔被覆內膜及子宮以外的部位出現、生長、浸潤,反復出血,繼而引發了疼痛相關癥狀。 ”張旭艷介紹,內異癥主要引起痛經、慢性盆腔痛、不孕、結節或包塊等癥狀,病變廣泛、形態多樣、極具侵襲性和復發性,具有性激素依賴的特點,是生育期婦女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發病率為10%—15%,并且近年來有明顯升高的趨勢。
調查:診斷延遲長達十年多數延誤治療
但是還有很多患者并沒有如此明顯的反應,從而導致了延誤診斷和治療。 “有很多人的內異癥沒什么癥狀,以為病情很輕,疼痛忍幾天就過去了,但自身感覺與病情嚴重程度其實不成正比。 ”張旭艷指出,真正意識到要治療的,要么因為嚴重疼痛,要么因為不孕。
“從上學時就深受痛經之苦,以為是一次受涼的后果,從沒想過就診。”“別人都說結了婚、生了孩子,痛經就會好,可我生了孩子后痛經還沒好,反而還越來越痛。”“看著周圍朋友都兒女雙全了,可我想要一個寶寶卻一直沒有緣分,知道不孕應該查查原因對應治療,但是查來查去卻找不到不孕原因”……張旭艷告訴記者,婦科門診上經常遇到各種各樣原因來就診的,每當遇到這些情況,都應提醒她們查查是不是得了子宮內膜異位癥,通過病史、盆腔檢查、b超、腹腔鏡等能檢查出是否患病,而這些確診往往距離首次發病已經過去了數年。有研究指出,內異癥的診斷延遲4—10年,導致病變進展生活質量下降。
“還有部分患者,會因為內異癥囊腫破裂出現急性腹痛而被送往急診,才第一次發現。”張旭艷指出,腹腔鏡急診手術發現,內異癥囊腫內反復出血、壓力增加出現破裂刺激腹膜,會造成嚴重下腹痛,大的囊腫破裂則可以出現劇烈腹痛。破裂多發生于經期前后或者經期。 “一旦查明是內異癥,不管是不是為了備孕,都要重視起來。”張旭艷提醒,雖然這是一種良性疾病,但其具有侵襲性和復發性,隨著疾病的進展會影響育齡期女性的生育力甚至造成卵巢功能衰竭,給患者造成嚴重的心理和經濟負擔。即使患者已經沒有生育需求,但由于內異癥病程長,病變廣泛且有侵蝕周圍正常組織(輸尿管、腸管)的可能,而且卵巢內異癥有一定的惡變率,所以仍然要重視和積極治療。
治療:需長期管理 中西醫結合治療有優勢
“內異癥患者來治療時,我們會首先給予系統檢查評估病情,根據患者年齡及生育要求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建立患者疾病管理檔案。 ”張旭艷介紹,保守治療患者可以根據個體情況選擇西醫用藥,同時加用中藥口服并聯合中藥灌腸治療。經過長時間臨床治療觀察,中藥口服配合艾灸、中藥灌腸、中藥塌漬、微波治療、超聲電導定向透藥、穴位敷貼等中西醫綜合治療比單一西藥治療有較高的緩解疼痛效果,總有效率、妊娠率、異位囊腫緩解率和盆腔結節緩解率都能大大提升,并有效降低復發率。
“還有一部分患者必須要手術的話,我們會給予合適時機安排腹腔鏡手術,如果術后暫無生育要求,那么必須加強患者術后長期指導和管理,采取個體化的中西醫藥物治療,減少復發率。 ”張旭艷說,術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重點是結合患者體質給予中西醫結合治療,并進行監測排卵情況,指導患者妊娠。在她的病人中,有很多術后經過堅持藥物治療、聯合應用中醫藥,改善了子宮內膜容受性,提高了排卵率和妊娠率,最終順利完成了生育。當然,需要提醒的是,即使完成生育的患者,也需要再次納入內異癥長期管理。
特別提醒:青春期當心內異癥一半患者會合并不孕
“青春期內異癥,確切的患病率未知,但是經過激素和NSAIDs治療無反應的痛經患者中,大約2/3確診為了內異癥。 ”張旭艷告訴記者,青春期內異癥最常見的癥狀是痛經和慢性盆腔痛,它的高危因素包括:一級親屬患病、月經量多、月經初潮提前等。 “既往認為,青少年內異癥大多早期或輕癥,但近來一系列病例報告發現,三四期患者比例高了很多,包括子宮腺肌病,所以現在不再將青少年內異癥視為早期疾病。”張旭艷提示。因此,建議月經初潮即出現痛經的青少年及痛經開始較早的青少年患者,也最好早檢查,達到早診斷、早治療。
當前,內異癥的治療目標是減小和去除病灶,減輕和控制疼痛,治療和促進生育,減少和預防復發,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年齡、癥狀、體征、病變范圍以及對生育要求等選擇個體化的治療方法,術前最大化藥物治療,避免不必要的手術,術后長期管理,減少復發及重復手術的風險。
“內異癥患者40—50%會合并不孕,延遲診斷、延誤治療更會加劇不孕風險。”張旭艷指出,因此青少年及生育期患者生育力的保護尤為重要。張旭艷近年來開展了大量的深部子宮內膜異位癥切除的手術、腹腔下大子宮肌瘤的切除和子宮切除、盆腔嚴重粘連的松解、疑難宮腹腔鏡手術等,為許多內異癥不孕患者重新帶來了希望。
“鍛煉不僅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而且還能釋放緩解疼痛的內啡肽。”張旭艷建議,對于內異癥患者來說,低強度的鍛煉比如瑜伽,也可以通過拉伸骨盆的組織和肌肉來緩解疼痛。在飲食方面,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三文魚和核桃,少吃脂肪含量高的肉類食物。而在預防方面,建議經期女性要懂得自我保健,避免進行強度大的運動、游泳、重體力活動等。(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楊健)
責任編輯: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