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5日訊 森防隊員凌晨巡山被毒蛇咬傷,渾身顫抖不止。9月5日凌晨時分,青島消防、青島紅十字搜救隊、120等多部門深夜展開救援。
巡山被毒蛇咬傷
據青島紅十字搜救隊隊長李延照介紹,9月5日凌晨2:11,他接到求助信息,茶澗廟位置一位40多歲的女森防隊員夜間巡查時被一條嶗山土虺(學名:黑眉蝮蛇)咬傷右腳背,需要緊急轉運。
傷者被送上救護車。
穿河谷涉水轉運
情況緊急,在大河東工作站值守及嶗山周邊的青島紅十字搜救隊隊員王國平、王倫珂、曲良、王磊4名隊員迅速集結,24分鐘后攜帶卷式擔架及醫療包等山地救援裝備開始登山。此時,先期接到報警的6名消防戰士已在登山途中。
救援人員抬擔架穿越河谷。
“事發位置茶澗廟海拔700多米,直線距離數千米,且山路陡峭,登山或下山要4次穿越河谷,借助河邊小道通行。普通人上山要兩個多小時,為爭取營救時間,隊員們急速攀登,用了不到40分鐘便與抬著傷員下撤的消防人員相遇。”李延照告訴觀海新聞記者,由于消防所用的鏟式擔架不利于山地轉運中對傷員的防護,隊員緊急調換擔架,用更利于山地轉運的卷式擔架重新固定傷員,并對傷者傷口進行重新處理。
救援人員對傷者進驗傷。
“下撤過程,需要再次穿越河谷。由于剛下過雨,河道水流湍急,巨石突兀。上山時,隊員可以踩著石頭通過河谷。但下山時由于抬著擔架,為保證擔架平穩,隊員只得跳入水中,高舉擔架通過。”李延照說,水最深處淹到隊員的腰部。經過40分鐘緊急轉運,3點46分,營救人員把傷員抬上救護車,由120緊急送往醫院救治。
救援人員完成救援任務。
黑眉蝮蛇有劇毒
據青島森林野生動物世界動物救護員曹彧介紹,根據相關資料,青島地區主要有10種蛇的蹤跡,其中9種都是無毒蛇,只有一種當地人稱為嶗山土虺的劇毒蛇,學名黑眉蝮蛇。這種蛇在浮山、嶗山、大小珠山和即墨的沿海地區山林中都有發現,以嶗山上最多。
“黑眉蝮蛇相對其他的蛇較為粗短。最明顯的特征是有一條黑色的花紋覆蓋了它的眼睛。”曹彧告訴記者,毒蛇和別的蛇的明顯區別在于毒蛇的蛇頭一般呈三角形,尾部會驟然變細,毒蛇有兩顆毒牙,被其咬傷后會看到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大而深的齒痕,被其他蛇咬傷會看到四行細小而均勻的牙印。
野外要“打草驚蛇”
“被蛇咬傷后的自救十分重要。此次救援的被蛇咬傷者是一名常駐山里的森防隊員,受過相關培訓。被咬傷后,該隊員在受傷肢體的近心端做結扎處理,減緩毒素進入體內。”李延照說,一旦被蛇咬傷,應迅速用止血帶在肢體近心端捆扎,沒有止血帶也可用繩子、布帶、鞋帶、稻草等代替,阻止靜脈血回流。很多人都知道要捆扎,但有人卻捆扎太緊,導致血液循環受阻肢體壞死。捆扎時不要太緊也不要太松。捆扎完成后每隔30分鐘放松一到兩分鐘。簡單的自救之后,盡快前往有抗蛇毒血清的醫院進行專業治療。在自救的同時,一定要熟記毒蛇的特征,如果能有其影像資料更好,以供醫生救治時了解蛇毒信息。
青島紅十字搜救隊提醒,眼下正是蛇比較活躍的時期,群眾出門需警惕“蛇出沒”。市民野外活動時盡量不要暴露皮膚,最好帶著一個棍子,以“打草驚蛇”,發現蛇盡量用長棍把它們嚇走即可。(青報全媒體記者 于滈 通訊員 高玉瑞)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