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6月10日訊 縣域之間的競爭,是中國經濟崛起的關鍵。十幾年前經濟學家張五常的這個論斷,至今仍覺振聾發聵。
5月20日,嶗山區啟動樓宇“典型引領 突破提升”活動,通過發布全省首個數字化樓宇經濟信息平臺、發放首批樓宇政策獎勵資金、成立嶗山區樓宇經濟發展協會等手段,吹響該區樓宇經濟突破行動的號角。而在一周之前,市南區召開常委會議,研究《市南區關于進一步促進樓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市南區2021年樓宇經濟“強基行動”方案》《市南區關于全面深化企業服務的實施方案》三個文件,圍繞的中心仍然是樓宇。
時移世易。分別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兩區市,對樓宇經濟的促進政策有相似的地方,更有不同之處。對于“后起之秀”嶗山來說,其目前樓宇發展正處于“全面綻放”階段,而對于“前輩”市南來說,今后一段時期內,該區樓宇發展的關鍵詞都將是“深度重塑”。
綻放的嶗山
市南香港中路商務區、嶗山金家嶺商務區是青島甲級寫字樓的主要集中區。作為企業總部的主要載體,這些樓宇強區的寫字樓宇單位面積稅收貢獻度極高。可以說,青島主城區內的一座商務樓,其稅收貢獻度可能是郊區幾個鄉鎮的總和。
嶗山區樓宇經濟發端于2010年之后,2014年金家嶺金融聚集區起步后,嶗山區樓宇經濟發展突飛猛進。嶗山區政府2016年底的統計數據顯示,該區70座重點商務樓宇各類注冊企業超過7500家,相比2012年增長了5倍,彼時嶗山億元樓數量為11座。
僅僅4年之后,2020年,嶗山高端樓宇數量達到106座,雖然樓宇數量增速放緩,但更具指標意義的億元樓數量翻番,達到26座,其中還有3座10億樓。全年實現全口徑稅收超140億元,商務樓宇單位面積稅收貢獻約3500元/平方米。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經濟受疫情影響較大,但嶗山區仍新增6座億元樓。在業態分布上,金融機構和類金融企業,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企業是支撐樓宇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
在嶗山區樓宇“典型引領 突破提升”活動上,嶗山區委書記孫海生表示,嶗山樓宇經濟開始邁入3.0時代,由純粹的載體建設,轉向空間、產業和運營服務的立體融合發展。
重塑的市南
市南區是省內最早發展樓宇經濟的區域。根據統計數據,目前該區共有5000平方米以上已投入使用的樓宇135座,總建筑面積達460萬平方米。值得注意的是,市南區稅收過億樓宇曾一度達到26座。后因企業遷移等原因,該區億元樓又曾降至18座,不過好趨勢是,根據2021年該區最新統計數據,其億元樓數量已反彈至21座。
單體稅收過億的商務樓宇數量,是衡量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是考量區域吸引高端要素資源的重要參數,是評價地區經濟活躍度的重要標桿。面對“億元樓”下降趨勢,市南及時反思,在近期該區有關樓宇經濟的常委會議上,市南區委書記趙燕提出——各相關部門要認真研究抓樓宇經濟的實招硬招,對標國內先進地區,探索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模式,下大力氣破解停車難題,加快老舊樓宇(園區)改造提升;要按照“剛性量化、適度拔高”的原則,科學設置“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要壓緊壓實責任,做到人人抓落實、個個扛指標;要加強工作調度、定期通報工作進展情況,真正做到責任落實到位、壓力傳導到位。
根據此次會議確定的樓宇經濟“強基”方案,今年市南區在載體建設方面,新建、投用樓宇面積20萬平方米,累計達到525萬平方米,培育特色樓宇10座,更新改造老舊商務樓宇10座;項目導入方面,引進區域性總部企業30家;培育稅源方面,爭取稅收過億元樓宇總數達到25座,樓宇經濟全口徑經濟貢獻增長10億元。
各補短板拓寬前路
在這場樓宇經濟賽道中,兩個區對自身的短板有著清醒認知。
嶗山區表示,該區長期以來在樓宇經濟工作中存在數據分布不集中、采集不準確、共享不暢通、統計不及時等問題,導致樓宇管理決策的科學化水平、運營服務的精準化程度有限,不能滿足樓宇經濟發展新形勢的要求。
針對這個問題,嶗山區打造了數字化樓宇經濟信息平臺。以實現對樓宇建筑載體、入駐企業、稅源貢獻、產業形態等數據的規范采集、動態統計、聯動分析,形成科學有效的樓宇數字檔案。在此基礎上,信息平臺建立了招商服務系統、運營服務系統、決策分析系統和政策申報系統,為樓宇產業特色引導、樓宇資源精準對接、企業服務運營優化等提供了科學決策的依據,提升樓宇空置資源利用率和項目落地選址的匹配精準度。
針對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人力資源咨詢機構等高端商務服務也相對不足的情況,發布《嶗山區促進高端商務服務業發展政策實施細則》,涵蓋了國內外知名商務服務業機構落戶獎勵、管理提升獎勵、場所補助、營業增長獎勵、管理團隊獎勵、引薦獎勵等方面,最高可一次性給予2000萬元獎勵,最高2500平方米免收房租。
市南區由于起步較早,現在也面臨著樓宇老化、停車位配套不足、運營模式不適應現代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等制約因素。
以香港中路華夏基石總部基地為例,這里曾是一家大型國有銀行的總部,搬遷后閑置。待華夏基石對其運營改造時,才發現這座寫字樓竟然沒有配套建設地下停車場。企業又通過建立機械式立體停車庫等方式,解決停車矛盾。在市南區今年全新調整的樓宇發展政策中,明確規定:對投入使用10年以上的老舊商務樓宇更新改造硬件設施、新建及改擴建商務生活配套設施按照實際投資額給予獎勵,單棟樓宇最高為500萬元。按照市南樓宇“強基”方案,今年要推動10座老舊樓宇改造升級,全面提升消防、配電、停車場、電梯、管道等硬件配套水平。
樓宇開發商都希望能及早“變現”,分散的產權導致很多樓宇業態良莠不齊,也非常影響樓宇品質。為調動樓宇企業自持產權、集約經營、打造特色樓宇,市南對新建商務樓宇保持一定產權自持比例的,通過整租、轉讓、收購等方式,整合零散產權、分散租賃商務樓宇1000平方米以上且統一運營的樓宇企業,均出臺了獎勵政策。同時,該區還探索租稅聯動機制,與風險投資機構、行業協會、樓宇投資商和運營商等建立合作關系,將樓宇經濟的供地、建設、租售、招商引資與稅收貢獻進行有機銜接。
針對部分樓宇物業管理較為粗放的問題,市南也出臺政策鼓勵引進國內外知名專業化服務運營機構,提升樓宇運營管理能力,發展“產業+運營”的模式。今年市南將選擇2個物業公司試點開展轉型。
身處同一賽道,市南和嶗山之間呈現“比、學、趕、超”的競爭態勢,只要一直保持轉作風創一流當排頭的精神勁,比賽的最后,雙方都會是贏家。(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萌)
責任編輯:榮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