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6月10日訊 談到青島的“夜生活”,你最先想到什么?是奧帆中心華麗的燈光秀,還是啤酒燒烤后路邊一碗熱氣騰騰的野餛飩?無論是哪種形式,或許都曾陷入過“單調”“一次性”的困境,甚至有人說“從前在廣州、杭州等南方城市,感覺晚上很精神,一到青島來,9點多就開始犯困。”
“燈光一亮,黃金萬兩”,提振夜間經濟、繁榮夜間消費,早已成為不少國內大中城市的選擇。阿里研究院《數字點亮夜間經濟(2019)》報告顯示:全國一線城市平均消費夜化度(夜間消費總量占全天消費總量比例)為43%,夜間經濟便利度為57%。“夜經濟”正在成為現代化城市新的消費熱點和推動城市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

6月9日晚,青島市政協主席楊軍帶領部分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圍繞“促進夜經濟發展”開展了一次“沉浸式”的調研。

雖然傍晚下起了小雨,但臺東步行街依然人氣不減。調研的第一站,是燒烤店“那些年一起吃串的地方”,這家起源于青島臺東的燒烤店,現在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網紅店”,負責人王俊杰介紹,店面的裝修采用了復古國潮風,每個隔間都引入了包括海爾、青啤、嶗山汽水等青島獨有的元素,門店一直營業到晚上12點,許多年輕市民和游客慕名前來打卡。正值晚餐時間,店內幾乎座無虛席。楊軍和委員們在店內掃碼付款后落座就餐,并與王俊杰交流,詢問門店的營業情況。
網紅餐飲店、密室逃脫、曲藝表演、音樂表演,一晚上的調研中,政協委員們邊走邊看,以市民游客的身份實地參與到島城的“夜生活”中。

作為青島市政協首次夜間開展的調研,這次調研不僅在時間上有所創新,形式上也頗為新穎:座談會的地點從會議桌前搬到了位于石老人海水浴場的24小時書店,不擺桌牌、不放話筒,政協委員和專家學者三兩人一組圍坐桌前,在半開放的環境下暢所欲言。
省政協委員,澳門寶龍集團錦隆投資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蔡爾航說:“我來青島快十年了,很多地方之前都沒去過,這是第一次一下子體驗了這么多夜經濟夜生活。有一個感受:青島夜生活不缺,內容很豐富,但是直觀感覺比較分散,不是很集中,沒有‘第一反應就知道去哪’的感覺。其次是亮化的問題,其實青島老城區是很有味道的,我想我們能不能讓棧橋、小青島燈塔這些寄托了青島回憶的一些重要的精神堡壘亮起來,賦予他們更強的精神感召力。”
“你說的關于燈光亮化的問題,在我們去年11月舉行的青島創新節之‘點亮青島’活動中,天主教堂以燈光秀的形式展示了全新的面貌,一下子就吸引了眾多游客。讓青島亮起來,而且是‘有創意’地亮起來,一定可以吸引更多游客。”楊軍認真聽后說道。
“不僅是天主教堂的燈光秀,嶗山區、市北區也有很多樓宇同樣可以做到這樣的效果。”市政協委員、青島中俏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制片人路彤補充道。“對于剛才提到的夜經濟分散的問題,我覺得恰恰可以在多個區域分多個領域發展夜經濟,如小劇場、夜市等,也可通過政府與企業聯合開展消費類活動、延長商戶開業時間等,提高活動的延展期,滿足不同人群的欣賞、消費需求,打造外地人想去、本地人常去的‘網紅打卡地’。”
市政協委員,香港華瑞建筑規劃設計事務所(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青島北洋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合伙人何文清從專業的角度提出了觀點:“青島是一座旅游城市,但是高峰期主要集中在夏季,如何能夠將其他季節更好利用起來,我認為應當在建筑設計中更加注重以人為本,發揮因地制宜的智慧。剛才去的星光里商業街多使用外廊設計,在天氣較冷時可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一座城市的夜經濟不僅要吸引游客、拉動經濟,更要造福百姓,讓市民開心滿意。市政協委員、崑崙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輝崙提出,發展夜經濟,一定要保留城市的“煙火氣”。“每次到政協機關參加活動,我都會在沂水路早市停留一會,一座城市的‘煙火氣’不僅能夠代表城市的特色,更能展現城市管理的溫度,同時,也要注意夜經濟帶來的擾民、環保方面的劣勢。我認為,高質量夜經濟一定是城市管理智慧和營商環境的產物,在行政管理方面做到法無禁止即可為,打造更加有利于夜經濟經營者的營商環境,更容易激發夜經濟主體的活力。”
“我們是不是可以將夜經濟納入工作導向,強調對夜經濟主體的柔性執法。”市政協委員、市社會科學院城市所副所長冷靜說。“我們還要讓夜經濟產業中的每一個小商小販受益,只有讓他們有收益,才能留住他們,從而提升夜經濟的業態。” 市政協委員、澳門青島同鄉聯誼會會長張連慶補充。
從“青島味兒”到“國際范兒”,從夜經濟業態到自媒體宣傳,從網紅營銷到消費品質,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們越聊越熱絡,所在的24小時書店仍陸續有游客到訪,海岸上的這一縷燈光給青島的夜晚留下了一處可以落腳的港灣,夜深了,末班公交、地鐵仍在等待準備回家的乘客,雖然海霧很大,但在這場夜談中,關于青島“夜經濟”的答案越來越明朗:青島的夜晚仍有無限可能。(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藺君妍)
責任編輯:管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