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字當頭,“實”字落地,以“我為群眾辦實事·志愿五送”文明實踐主題活動為抓手,高質量推進黨史學習教育開展。6月12日上午,“永遠跟黨走 濃濃端午情”——青島市“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在城陽街道后田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舉行,現場城陽區6月志愿服務大集同步進行,10余家志愿服務單位愛心集結。活動由中共青島市委宣傳部、青島市文明辦指導,中共城陽區委宣傳部、城陽區文明辦、城陽街道辦事處主辦。

體驗節日民俗,涵養家國情懷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端午假期頭一天,后田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節日氛圍濃厚。一場由社區舞蹈協會帶來的節目《禮》,生動闡釋了表演者們對中華禮儀文化的理解,也正式拉開了“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的序幕。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兩千多年來,飄香的端午和不朽的詩人屈原一路相伴,他的愛國情懷和浪漫詩篇,深深刻在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活動現場,社區關愛志愿隊志愿者李延提發出弘揚傳統文化,過好“我們的節日”倡議,號召大家積極行動起來,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做文明的倡導者,時代的先行者。

隨后,在社區文明實踐學堂,“永遠跟黨走,濃濃端午情”詩詞朗誦大賽正式開場,老中青選手們聲情并茂,用一首首應景的傳統詩詞,將節日的氛圍烘托得格外熱烈。“今天的比賽設置了親子朗誦環節,我就帶著孩子報了名,前期在家排練了很多次,今天表現還不錯,對孩子也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比賽現場,選手李女士告訴記者,比賽還結合了傳統文化演出,趣味性和觀賞性都很足。
而在一旁的社區老年學校里,居民們一個個正化身“巧手繡娘”,穿針、引線、縫制、裝艾草……歡聲笑語中,漂亮又玲瓏飽滿的香囊在一雙雙巧手中誕生。“很久沒碰針線,手都有些生疏了,一個小香囊代表我們的一份祝福,希望家人朋友們幸福安康,也提前祝福我們的黨100歲生日快樂。”社區居民鄭阿姨說。

辦實事解難題,“志愿五送”進社區
健康義診、普法宣教、法律咨詢、傳統剪紙、愛心縫紉、公益理發、節水宣教、水質檢測……與端午民俗體驗同步進行的是城陽區6月志愿服務大集活動,來自青島松喬康復醫院、城陽職專融家義工、同德眼科、山東誠功(城陽)律師事務所、城陽軌道巴士、城陽巴士螢火之光、青島引黃濟青水務有限責任公司、城陽瑪麗婦兒醫院、城陽天一牙博士口腔等10余家志愿服務單位的志愿者們用愛心與真情,為居民們送上了最貼心的服務。

“這師傅理發技術不錯,我對新發型很滿意!”在公益理發攤位上,居民李大爺對著鏡子看了看自己的新形象,直夸志愿者理發技術好,服務還耐心。
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是城陽區“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一直以來的宗旨。近期,城陽區“志愿五送”智慧服務持續升級,實現為群眾辦實事“閉環服務”;“聲”動宣講區、街道、社區三級覆蓋,激蕩黨史學習教育“一池春水”;“記憶管家”紅色記憶微紀錄片溫情開播,再現崢嶸歲月……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城陽區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充分發揮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的陣地作用,激活“新機制”、用好“活教材”、傳播“好聲音”,全域發力,全面統籌,高質量推進黨史學習教育開展。

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2021年是城陽區邁入青島主城區時代,邁進中央活力區、幸福新城陽的首發之年。發展的命題日新月異,城市的“趕考”更需要磅礴精神力量的支撐前行。下一步,城陽區將結合建黨100周年和黨史學習教育,著力健全志愿服務體系,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夯實基層基礎、提升服務效能,依托全區各級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以“我為群眾辦實事·志愿五送”文明實踐主題活動為抓手,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探索“融入鄉村振興”、“融入社會治理” 的文明實踐“城陽路徑”,為建設青島中央活力區、幸福新城陽提供有力思想保障和精神力量。(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偉 通訊員 王作巖)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