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6月13日訊 近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聯合青島市市南區教育和體育局舉辦海洋地質研學課程培訓會。這是海地所首次為中小學教師開展研學課程培訓,通過輸出相關科普資源,緩解海洋科普人員不足難題,構建全民海洋科普“共同體”。

培訓會上,海地所科技處副處長楊金玉介紹了海地所的科普資源及科普工作,教授級高工蘇國輝、高級工程師孟慶國和副研究員王飛飛分別針對海洋地質虛擬現實科普系統開發與應用、“解密可燃冰”研學課程介紹、“有孔蟲-大海中的小巨人”研學課程介紹等特色科普產品和研學課程進行了專題講解。來自市南區15所中小學校的教師參加了培訓。


海地所是國家級科研院所,同時也是國家級科普基地。立足海洋資源與環境調查業務,打造了一支由所長領銜,青年科技人員、資深科學家、項目負責人、工程首席等組成的科普團隊,努力實現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兩翼齊飛”。在課堂上,海地所創新推出了系列海洋地質研學“精品課程”為中小學生服務;在線下,海洋地質七號和海洋地質九號科考船成為海洋科普的移動平臺;在數字化建設中,海地所還自主研發出“海洋地質虛擬現實科普系統”,用VR技術帶來沉浸式的體驗,大大增強了海洋科普的吸引力,至今已推廣使用17000余人次。(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勛祥)
責任編輯:臧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