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檔的《超越》,體育題材,聚焦的是很少有人拍的“短跑”。
鄭愷擔任監制和主演,他曾經有另一個身份:國家二級短跑運動員。
跟其他勵志、逆襲、熱血的體育題材片相比,《超越》小心翼翼、淺嘗輒止地展現了一個我們很少見到的畫面——運動員老了、傷了,退役后他們過的,是什么日子。
觸碰到殘酷的內核
絕大部分體育電影,講述的是從低谷到高光時刻的勵志過程。
《超越》反其道而行之,它更多聚焦的是高光之后的生活——一個昔日的全國冠軍退役后的境遇。
郝超越(鄭愷 飾)曾是國內前途無量的短跑運動員。2009年萬眾矚目的亞錦賽上,伴隨著激動的解說,郝超越奪得冠軍。在鎂光燈下,他向心愛的女孩求婚。

鏡頭很快切換到2019年,在這一年的亞錦賽上,是郝超越昔日的師弟吳添翼(李昀銳 飾)奪得冠軍。

而此時的郝超越,在家鄉的小鎮開著一家運動鞋專賣店,專賣“假鞋”,生意慘淡,負債累累,房子抵押給銀行,婚姻瀕臨破裂。
昔日意氣風發、神采奕奕的天之驕子,成為大腹便便的油膩中年男,市儈、貪婪、虛榮、油嘴滑舌……

輝煌的過去成為他不愿多提的傷疤,昔日愛惜的獎牌是可以隨便送人的談生意的工具。
曾經的冠軍,怎么會淪落到這樣的地步?
郝超越自己應該負很大部分責任。
在年齡面前,郝超越的身體機能不斷下滑,為了保持競爭力,他選擇到國外接受訓練,不惜換腳起跑。奈何歲月不饒人,訓練并不理想。失意的他在國外醉駕發生事故,身體受傷,不得不回國,并宣布退役。
他開始布局自己的事業版圖,大手大腳亂花錢,很快金錢虧空,一敗涂地。
但這又不僅僅是他個人的失敗。
電影以跆拳道運動員小芳(張藍心 飾)和舉重運動員牛鐵駒(李晨 飾)的故事作為陪襯,共同揭示了一群運動員高光之后的黯淡人生。


觀眾可以苛責郝超越是咎由自取,但一直努力生活的小芳和牛鐵駒,同樣置身生活的底層。小芳那雙獲得省冠軍的大長腿在開黑車,舉重天才牛鐵駒的健身房生意慘淡,只能陪著大媽們跳廣場舞……
《超越》由此觸碰到了體育的殘酷。在職業運動員的高光時刻,他們喊出的各種很大的口號,并為之奮斗。但在他們從巔峰跌落時,他們曾經所熱愛的事業,并沒有給他們足夠的庇護。
這個殘酷的底色,成為《超越》的亮點。
落入平庸的勵志框架
但《超越》并沒有繼續深挖這一份殘酷,它輕輕掃過,很快就陷入勵志電影的老套路:把外部問題轉化為個人問題,通過個人的努力和自我壓榨,轉移對外部問題的批判和反思。
小酒桌上幾個人重聚。郝超越一通讓人喪氣的發言,將職業體育的殘酷掀開。
小芳和牛鐵駒對郝超越的反駁,立足的是個人的熱愛,“我是把杠鈴片墊桌腳底下了,可我沒有把我的夢想墊桌腳底下”。

在他們看來,運動生涯并不是虛度,因為他們真的喜歡,訓練的進步給他們帶來過真正的成就感。
這個反駁本質上并沒有回答郝超越的問題:熱愛某項體育運動,是否有必要在最美好的年齡放下學業、放下社交與生活,把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投擲在運動上?很多體育項目在競賽的框架內有價值,可一旦走出比賽的范疇,在現實生活中幾乎無“用武之地”,普通運動員退役后進入社會生活的難度就更大。
電影在這個關鍵性的問題上滑過去了。之后郝超越的瞬間“覺悟”,也就略顯得有點突兀,缺乏說服力。
老婆出現,并塞給他一塊金牌,他先是走著,之后就跑起來了,并上演了“最后一分鐘營救”,在吳添翼的輪船快要離開時,在河堤上一直奔跑著,并大聲吶喊,要吳添翼不要停、繼續跑、一直跑。
電影所要傳達的“跑起來!別停下!”的主題,鼓勵人們無論處于怎樣的情境中,都不放棄奮斗、不放棄對夢想和美好生活的追逐。

應該承認,鄭愷在《超越》里非常努力。兩個狀態的郝超越,的確是判若兩人。
高光時刻的郝超越,就像是一只豹子,敏銳、精神、少年感十足。

為了變成中年油膩男子郝超越,鄭愷在短短兩個月,體重從130斤長到了170斤,說好話、笑臉下跪,很準確地詮釋了一個失意中年男的狀態。

也或許是因為有過運動員的經歷,鄭愷比其他導演更知道職業體育的殘酷,電影多少也表達出這一點。

可惜的是,因為鄭愷自己作為第一主角,所以吳添翼這個角色,就有淪為工具人的傾向。
兩個主角,一個是經驗豐富、身體正走下坡的老練冠軍,一個是天賦異稟、年輕朝氣的新人選手。但電影沒有花太多篇幅,講述兩個人之間的欣賞、互補、競爭和嫉妒。
從電影的敘事結構和推進力來看,這應該是一個雙男主電影,一老一新,兩個角色互相救贖。但電影的高光時刻,只給了郝超越,也只給了鄭愷。

《超越》證明了鄭愷很賣力,但它離優秀還是要差好大一口氣。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