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由市政協委員聯絡活動工作室、青島日報社、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共同打造的“傾聽與商量”協商平臺第八期協商活動舉行。本期協商活動由市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承辦。市政協委員、職能部門代表、專家學者在活動現場,共同就“激發青島旅游業活力,加快旅游強市建設”主題展開熱議,在傾聽中交流思想、凝聚共識;在商量中匯集力量、解決問題。
海洋旅游是青島旅游獨具魅力的重要部分,海上看青島是很多游客的“必選項”。
近日,市政協主席楊軍帶領政協委員們從棧橋浮碼頭到奧帆基地碼頭乘船調研,協商督辦大力發展海洋旅游業提案。調研過程中,有委員提出,青島豐富的海洋旅游資源尚未充分利用,高端海洋旅游項目開發不夠,并且存在“九龍治海”的現象,多家監管部門“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
在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投訴的數據中,關于海洋旅游的投訴堪稱“重災區”。
孫學峰調研發現,青島海洋旅游存在秩序混亂、惡性競爭、產品單一、價格不透明、品質不高、服務不到位、體驗度不高、黃牛拉客等諸多問題。
“目前,全市30個旅游碼頭站點分散在26家企業手中,難以統一開發運營,普遍存在規模小、環境亂、設施簡陋等問題,而且多年來沒有改善。”賀志寶認為。
孫學峰建議,完善海洋旅游的地方立法,制定海洋旅游經營準入船型標準,同時整合旅游碼頭資源,將環膠州灣旅游碼頭和環灣海上旅游線串聯起來,打造真正的青島海洋旅游巴士。
“海洋旅游要做出特色,不能光靠‘觀光’,要讓游客在海上能‘玩’起來。”作為青島市體育產業聯合會的副會長,安波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推動“體育+旅游”的模式。他建議,借鑒國外先進旅游城市的發展模式,定制一批普惠的海上休閑運動體驗套餐,推廣帆船、潛水、海釣、尾波沖浪等項目,變海上觀光為海上交通,讓海上休閑運動成為大部分游客的選擇。他還建議,我市應發展滑翔翼、直升機等“空中游青島”項目,真正實現海、陸、空齊頭并進。
就如何把海上休閑游的思路擴展到全域旅游,孫學峰則建議,要讓匆匆忙忙趕景點的游客慢下腳步,找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地方曬曬太陽,吹吹海風,喝杯嶗山茶,還可以泡海溫泉、看演出、逛博物館。通過這種“慢”旅游,更好地拉動旅游經濟。
“近年來,我市海洋旅游向多元化、休閑化發展,游艇租賃市場初具規模,但由于法規體系不完善,游艇休閑經營處于自發、無序發展的狀態,存在管理空白。”市交通運輸局水運處副處長田渤說。他建議,要加快地方立法工作,為新興業態的經營、管理提供法律保障,各相關部門完善配套管理制度,落實職責分工,齊抓共管,形成合力,為我市海洋旅游規范發展保駕護航。

田渤
蔡全記還介紹,根據我市近期正在組織編制的“十四五”期間旅游業發展規劃,我市要著力構建“一灣、三線、四區、多島”的海洋旅游布局,打造具有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海上畫廊”青島海洋旅游品牌。具體來說,我市將進一步豐富海上旅游線路,開發海上夜游產品,有效串聯我市濱海旅游景點。大力發展海洋潛水、帆船、皮劃艇、滑水、拖傘、香蕉船、飛魚船等旅游新業態,還將圍繞竹岔島、大公島、靈山島、大小管島、田橫島、齋堂島等大力發展海島旅游,進一步發展海上演藝。此外,我市還將整合碼頭站點、游船設施等海上旅游資源,出臺《青島市海上旅游船經營站點設備設施配備要求》等地方標準,全面推動海上旅游地方立法工作,保障未來海洋旅游的高質量發展。(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黃飛/文 趙健鵬/圖)
責任編輯:岳文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