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公證行業推出4項活動,提供便捷優質高效服務
“零跑腿”公證:高頻事項“一網通辦”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6月15日訊 為推動公證行業黨史學習教育取得實實在在成效,近日,青島市司法局、青島市公證協會聯合發文,研究制定了4項全市公證行業“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項目,要求全市公證機構認真貫徹落實。
開展公證“零跑腿”試點工作,為當事人提供及時性、一站式、便捷化的優質高效公證服務。加快推進高頻公證服務事項實行全流程在線辦理、“一網通辦”,實現申請受理、身份認證、材料提交和繳費等各環節全程網上辦。在偏遠地區、司法行政機關確定的定點場所開展遠程視頻公證服務。據悉,根據市司法局、市公證協會統一部署,公證處自愿報名參加試點工作,具備“一網通辦”辦證能力,年內面向社會提供公證服務。
擴大“最多跑一次”公證事項,深化公證服務效能提升。在全市已實現89項“最多跑一次”公證事項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最多跑一次”公證事項范圍;公證機構普遍開展預約辦證、節假日輪值、延時服務、代辦服務;在嚴格辦證程序前提下,縮短辦證期限,對法律關系簡單、事實清楚、證明材料充分的公證事項,力爭做到當日出證。各公證機構根據各自實際,確定擴大后的“最多跑一次”公證事項,并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等自媒體平臺向社會公示、承諾。
開展公證法律宣傳系列活動,切實提高群眾對公證的認知度和法律維權意識。組織公證機構和公證人員進社區、進企業、進執法機關,通過開展巡回宣講、公益法律咨詢、公證專題講座等活動,宣傳公證法律制度、程序規則,宣傳公證服務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和保障民生的做法、案例和成效。
以建設公證信息共享平臺推進公證減證便民工作,讓群眾少跑腿。建設公證共享數據平臺,實現與有關部門政務數據共享、匯集,并依托此平臺推進人口基本信息、婚姻、收養、不動產登記、房產開發、房屋交易、住房租賃、住房公積金、企業登記等辦理公證所需的政務信息數據的共享和在線查詢核驗,減少當事人提供證明材料,杜絕循環證明、無謂證明,真正實現“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公證共享數據平臺建成后,市公證協會梳理能夠通過信息共享核驗的證明材料,將面向社會公示,并適時動態調整,不再讓當事人出具。(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戴謙)
西海岸新區梳理房產證辦理難題,5個項目完成首次登記
“一攬子”解決:“辦證窗口”開進社區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6月15日訊 “平時家里活多顧不上,也不懂流程不會叫號,辦房產證的事一直拖到現在。這次直接在家門口辦證,可算是拿到這個紅本本了。”拿到了等待已久的房產證,青島西海岸新區濱海街道鳳凰社區的張德善很是激動。這是西海岸新區發起“萬名黨員入萬戶,辦好群眾身邊事”活動取得的成效。
結合黨史學習教育,西海岸新區聚焦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選派一萬名黨員干部走進群眾家里頭,面對面收集辦理群眾反映的問題,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新區自然資源局國土空間規劃中心綜合科負責人孫立彬走訪張德善家時得知,鳳凰社區是周邊3個村的拆遷安置小區,雖然各類手續已準備妥當,但很多社區居民依然沒有辦理房產證。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孫立彬馬上對接新區不動產登記中心,利用周末走進鳳凰社區、海崖社區,主動上門開設“不動產登記流動服務窗口”,分兩個批次為1535套房屋辦理了集中面簽手續,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辦理。
在辦理過程中,新區自然資源局主動作為,不斷梳理房產證辦理的堵點,在全區范圍展開摸排,發現尚有28個項目、一萬多套住房因缺少手續、欠繳費用、涉訪涉訴等各種問題導致無法辦證。該局結合上級政策、經過充分調研,第一時間起草制定了《關于化解城鎮居民住房產權歷史遺留問題實施方案》,于5月27日正式印發實施,對全區國有建設用地范圍內已經出售且手續不全的城鎮居民房屋產權歷史遺留問題項目,新區通過該實施方案進行一攬子解決。
前不久,靈山衛街道福麟三棟小區353戶居民也拿到了期盼已久的房產證。“這個小區的開發商欠繳部分土地出讓金,按正常程序應繳齊后才能辦證,為解決這個‘死結’,我們把追繳土地出讓金和辦理房產證同步進行,優先為群眾解決辦證難題。”西海岸新區自然資源局不動產登記中心綜合業務科負責人王世利告訴記者,將規費追繳、完善基本建設手續與群眾辦證相分離,這種政策在之前從來沒有過。目前,新區已完成福麟三棟、唐島海岸等5個項目的首次登記,涉及戶數1700多戶。涉及1000多戶的八里莊安置小區,已完成成果入庫工作,社區正在申請首次登記,登記完成后即可辦理個人產權證書。其他列入臺賬的項目,也正在有序推進解決。(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凱 通訊員 劉 偉)
青島日報2021年6月16日2版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