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動!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將于北京時間6月17日9時22分發射,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將在軌駐留3個月。
摘星攬月上九天。回顧中國載人航天發展歷程,我們對過去取得的成就欣慰自豪,對未來的探索滿懷憧憬。
1992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項,明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分“三步走”。
第一步
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
? 神舟一號飛船:第一艘無人實驗飛船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試驗飛船成功發射與回收,中國載人航天技術獲得重大突破。
作為中國自主研制的第一艘飛船,神中歐一稿考核了飛船重要的5項技術:艙段連接和分離技術、調姿和制動技術、升力控制技術、防熱技術、回收著陸技術。中國第一艘神舟號無人飛船的發射升空,揭開了中國載人航天技術發展新的一頁。
? 神舟二號飛船: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號飛船發射升空,在軌飛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
神舟二號飛船是我國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飛船上進行了微重力環境下的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空間天文和物理等領域的實驗,各種儀器設備性能穩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數據。飛船的系統結構有了新的擴展,技術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
? 神舟三號飛船:成功搭載“模擬人”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飛船發射升空,4月1日返回。
飛船搭載了人體代謝模擬裝置、擬人生理信號設備以及形體假人,能夠定量模擬航天員呼吸和血液循環的重要生理活動參數。神舟三號軌道艙在軌運行180多天,成功進行了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
? 神舟四號飛船:創造低溫發射記錄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號飛船成功發射,在完成預定空間科學和技術實驗任務后,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準確著陸。
飛行中,神舟四號飛船先后進行了對地觀測、材料科學、生命科學實驗及空間天文和空間環境探測等。
? 神舟五號飛船:圓中國人的飛天夢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行任務,我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安全返回。
神舟五號飛船載著中國第一位太空人楊利偉飛上太空。21個小時,不長,但卻讓中國成為繼蘇聯和美國之后,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
? 神舟六號飛船:真正嘗試太空生活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載人飛船,中國進行首次多人多天載人航天飛行。
時任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王永志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次神舟六號的發射成功,使我國的載人航天工程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一個新階段,又一個新階段,中國載人航天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中國速度”。
第二步
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 神舟七號飛船:真正嘗試太空生活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實現航天員出艙活動和小衛星伴飛。
航天員乘組指令長翟志剛在太空成功實施出艙活動,順利完成中國航天員第一次空間出艙。這標志著中國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
? 神舟八號飛船:與天宮一號進行對接實驗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號飛船發射,升空后2天,與天宮一號進行了空間交會對接。
這標志著我國在突破和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上邁出了重要一步。這是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
? 神舟九號飛船:首次實現地空運輸與補給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號飛船發射升空,2天后,與天宮一號順利牽手。
中國首次載人自動及手控交會對接順利完成。一浪高過一浪,翻動的是中國航天人的執著和擔當。
? 神舟十號飛船:首次應用性飛行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成功交會對接,中國航天員太空授課。
至此,中國已基本掌握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并為后續空間實驗室的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 神舟十一號飛船:首次進行太空長期駐留

2016年10月17日,搭載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
兩名航天員要完成為期一個月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駐留并進行一些關鍵技術的實驗。空間實驗室任務是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應用發展的新階段。
第三步
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2020年5月5日,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首飛,正式拉開中國建造空間站序幕。

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艙發射成功,中國空間站迎來高密度發射期。
2021年5月29日,天舟二號貨運飛創發車,第二天與天和核心艙交會對接。
? 神舟十二號飛船: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

這一次,航天大家族的故事浪漫延續......
觀海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新華社
責任編輯:管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