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將于6月17日9時22分發射!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是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第四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16日上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新聞發布會。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宣布,經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瞄準北京時間6月17日9時22分發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備份航天員為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
6月16日上午,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火箭已加注推進劑。
目前,天和核心艙與天舟二號組合體狀態穩定,各項設備工作正常,具備交會對接與航天員進駐條件。執行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的各系統已完成綜合演練,航天員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前各項準備已基本就緒。

? 神舟十二號的三艙構型是什么?有什么功能?
此前,我國已經成功發射了十一艘神舟飛船,這一次神舟十二號延續了以往神舟飛船的三艙構型,也就是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三個艙段構成,這三艙都具有什么功能?一起來了解一下。
從這個畫面來看,位于飛船最上面的是軌道艙,軌道艙的前端就是交會對接機構,這里將與空間站核心艙進行連接,軌道艙也就成為了航天員進入空間站的必經通道,同時這里也具有儲物間的功能。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神舟飛船總體副主任設計師 高旭: 我們還有攜帶300公斤上行載荷的能力,全部安裝在咱們的軌道艙。包括一些科學實驗搭載的實驗樣品,甚至還包括我們為了改善航天員在空間站內的生活準備的一些短保質期的食品零食,包括一些新鮮的蔬菜水果,等等。
位于飛船中間的艙段就是返回艙了,它是唯一一個將返回地面的艙段,也是整個飛船的控制中心。飛船的控制計算機、各種通訊設備都主要集中在返回艙,航天員就是乘坐在這里往返天地。從外形上看,返回艙像一口大鐘。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神舟飛船總體副主任設計師 高旭: 從空間站返回地球要穿過大氣層,那么一個航天器穿過大氣層的話速度比較快,會有非常強烈的氣動加熱。所以說我們為了抵抗這樣一個氣動的力熱環境,就需要將返回艙設計成一個鈍頭體的一個構型。
飛船最下面的艙段叫做推進艙,這里裝載著飛船的推進系統、電源、熱控、測控等設備,為飛船提供能源、動力和通信保障。

航天科技集團八院 飛船系統副總設計師 曹俊生: 比如你看我們的推進分系統,它完成我們飛船的動力系統的支持,它是由幾十臺大大小小的發動機組成的,來完成這個功能;然后能源分系統主要是由太陽電池翼,還有電池等來完成能源功能;然后還有生命支持系統,航天員在軌呼吸用的空氣,這些氣瓶都是由推進艙帶上去的。
?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的四大特點是什么?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在16日上午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作為我國空間站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承上啟下,十分關鍵。總體來看,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有四大特點,將為后續空間站建造及應用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積累寶貴經驗。

一是將進一步驗證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功能性能。改進后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火箭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新增了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徑向交會對接和180天在軌停靠能力,改進了返回技術、進一步提高落點精度,還將首次啟用載人飛船應急救援任務模式。
二是將全面驗證航天員長期駐留保障技術。通過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在軌工作生活3個月,考核驗證再生生保、空間站物資補給、航天員健康管理等航天員長期太空飛行的各項保障技術。
三是將在軌驗證航天員與機械臂共同完成出艙活動及艙外操作的能力。航天員將在機械臂的支持下,首次開展較長時間的出艙活動,進行艙外的設備安裝、維修維護等操作作業。
四是將首次檢驗東風著陸場的搜索回收能力。著陸場從內蒙古四子王旗調整到東風著陸場,首次開啟著陸場系統常態化應急待命搜救模式。
季啟明介紹,按照空間站建造任務規劃,今明兩年將實施11次飛行任務,包括3次空間站艙段發射、4次貨運飛船以及4次載人飛船發射,2022年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進入到應用與發展階段。這11次任務緊密關聯、環環相扣。近期成功發射的天和核心艙與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已形成組合體在軌運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入軌后將與核心艙組合體進行交會對接。
?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航天員有誰?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航天員聶海勝參加過神舟六號、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劉伯明參加過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湯洪波是首次飛行。
飛行乘組航天員簡歷
聶海勝同志

聶海勝,男,漢族,籍貫湖北棗陽,中共黨員,博士學位。1964年9月出生,1983年6月入伍,198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4年6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大隊長,現為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專業技術少將軍銜。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司令部領航主任,安全飛行148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入選為我國首批航天員。2003年9月,入選神舟五號飛行任務備份航天員。2005年10月,執行神舟六號飛行任務,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并獲“航天功勛獎章”。2008年5月,入選神舟七號飛行任務備份航天員。2012年3月,入選神舟九號飛行任務備份航天員。2013年6月,執行神舟十號飛行任務,擔任指令長,同年7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二級航天功勛獎章”。2019年12月入選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乘組,擔任指令長。
劉伯明同志

劉伯明,男,漢族,籍貫黑龍江依安,中共黨員,碩士學位。1966年9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90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少將軍銜。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中隊長,安全飛行105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入選為我國首批航天員。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飛行任務備份乘組。2008年9月,執行神舟七號飛行任務,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并獲“航天功勛獎章”。2019年12月入選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乘組。
湯洪波同志

湯洪波,男,漢族,籍貫湖南湘潭,中共黨員,碩士學位。1975年10月出生,1995年9月入伍,1997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大校軍銜。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大隊長,安全飛行1159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2010年5月入選為我國第二批航天員。2016年5月,入選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備份航天員。2019年12月,入選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乘組。(總臺央視記者 張偉 王剛 鄧孟 攝影徐沖)
? 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在太空怎樣工作與生活? 具體要完成的工作任務有什么?
根據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總體安排,三名航天員在軌期間將主要完成四個方面的工作,計劃開展兩次出艙活動及艙外作業。

神舟十二號航天員首次亮相!
6月16日上午11時,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三名航天員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與中外媒體記者集體見面。這是神舟十二號飛行乘組的首次亮相。

聶海勝:保持最佳狀態,開跑全新“第一棒”
第3次執行飛行任務、第2次擔任指令長的航天員聶海勝說,這次將是進入空間站階段后的首次載人飛行,有幸能夠開跑空間站階段的飛天“第一棒”,有很多新的期待。這次飛行時間更長,我們不僅要把核心艙這個“太空家園”布置好,還要開展一系列關鍵技術驗證,任務更為艱巨,挑戰也更多。作為指令長,我會團結帶領乘組,嚴密實施、精心操作,努力克服一切困難。有全國人民的美好祝福,有工程全線的支持努力,有訓練打下的堅實基礎,我們有底氣、有信心、有能力完成好此次任務。
劉伯明:堅持訓練執著拼搏,完成好每一次出艙任務
第2次執行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劉伯明說,在執行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時,能夠共同完成我國首次出艙行走,是我們無上的光榮。那次任務,我們經歷了一些險情、遇到了一些困難,當時我們只有一個信念,就是不管怎么樣,都要堅決完成任務,一定要讓五星紅旗在太空高高飄揚。這次任務出艙活動時間大幅增加,任務更加復雜,為此,我們進行了嚴格、系統、全面的訓練,特別是穿著我國研制的新一代艙外航天服,我們更加有信心應對各種挑戰。
湯洪波:轉型艱苦而又難忘,有壓力更有信心
首次亮相的航天員湯洪波說,第一次執行任務,壓力肯定有,但我堅信,壓力就是動力,經過11年的學習訓練和磨礪考驗,已經完成了從航空到航天這一艱苦難忘的轉型,經過一輪又一輪嚴格科學的選拔,對自己充滿信心。也十分期待有朝一日能和來自世界其他國家的航天員一起遨游“天宮”。

出征在即
為中國航天加油!
觀海新聞綜合自新華社、央視新聞、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