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器人自動化上下料生產線。
上海陸家嘴,一家餐廳人氣正旺:
一只海龜模樣的服務員“游”向客人,送上一枚海龜蛋。蛋中的“貝殼”緩緩張開,一份美味的牛排從貝殼中“誕生”。全程均為智能化,無人工助力。客人們驚嘆:太有意思了。
是網紅餐廳、無人餐廳,還是智能餐廳?
這要從一個概念說起。
“當時我們在平臺上看到一條‘需求’,想要打造一個海洋主題餐廳,同時得是智能的。”橙色云互聯網設計有限公司項目總監劉明介紹,一開始對方的想法僅僅是一個概念,傳統餐廳的設計方案又無法滿足,“我們的平臺恰好可以通過協同研發工業設計方案,來實現智能場景打造。”
不久,餐廳需求就被“平臺”拆解成結構、電氣、軟件和外觀四個專業維度,不同的專業工程師團隊通過平臺,各自“認領”需求。2個月后,這一餐廳集合了無人、智能、創意等為一體,面向公眾開放。
工業方案之于餐廳設計,其潛力遠遠不止于此,它將撬開產業市場的巨大潛能。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表示:“如果說中國的消費互聯網市場目前能夠容納幾家萬億級的企業,在產業互聯網領域,今后有可能產生或者容納幾十家同等規模的創新企業。”
而搶灘這一領域的,正是位于煙臺的“橙色云互聯網設計有限公司”——其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橙色·云工業產品協同研發平臺,開創性提出“研發設計產業互聯網新業態”,以云端的協同研發設計環境為橋梁,整合全球智力資源,助力研發企業上云,共同推動工業互聯網落地,驅動實體經濟發展。
“消費互聯網確實改變了社會生活,但并沒有給實體經濟帶來革命性的改變。我們作為制造企業,對于互聯網在工業領域的應用有更深刻的理解。未來的互聯網在工業領域的應用要遠遠大于C端(消費者市場)。” 橙色云創始人、杰瑞集團董事局主席孫偉杰表示。
底氣何來?
這與杰瑞集團20余年工業實體的管理經驗有關。“杰瑞作為一家在油氣領域深耕多年的工業制造企業,深知行業企業痛點,這就是橙色云建立云協同研發服務平臺的基礎。”孫偉杰說。
看準痛點,橙色云先解決人的問題。
以高端人才為例,無論“大廠”還是中小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從未停止。然而高端人才數量有限,加之人才信息不對稱,造成了“地域困境”,阻礙了人與企業精準匹配。
“橙色·云工業產品協同研發平臺就是要向全球高端人才‘借智’,顛覆企業自建團隊研發產品的傳統模式,針對有研發設計需求的企業,聚合國內外工程師組成研發項目組在云端協同研發產品,在線完成合同簽約、項目管理、交付評審、資金支付等服務,使研發更高效、更快捷、更優質、更省錢。” 橙色云總經理趙迎芳說。
六年時間,橙色云深入變革傳統設計模式,引領互聯網設計新模式,在世界各地全面鋪開平臺的創新模式,已在全球包括美國休斯頓、日本東京、荷蘭海牙、挪威卑爾根、德國慕尼黑、澳大利亞墨爾本等地成立協同研發中心,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阿里云、西門子等20多家科研機構、技術平臺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截至2021年5月,橙色·云工業產品協同研發平臺用戶注冊量總計超11萬個,匯集全球工程師25萬名,并組建了一支由多位知名專家和專業博士組成的研發“大腦”團隊,這也成為橙色云能夠把研發需求成功交付的核心優勢。目前,平臺線上項目發布金額超10億元,行業資料站圖紙累計下載量達百萬次。
研發模式亦在發生改變。
“幾年前,基于云的工業研發設計軟件不可想象,而今天云正在改變我們協作和工作的方式,橙色·云工業產品協同研發平臺能有效降低企業數字化研發成本,滿足全球大規模協作需求。”趙迎芳介紹。
南京某零部件立體倉庫的打造,就綜合了管理、機械、電氣、通信、軟件等專業技術,聚合了不同地域、領域、專業的工程師,在不同時間、地點、終端上實現產品研發升級和技術改造。通過互聯網的大規模人力協同創造和數字化設計模式,創新效率成倍提高,該立體倉庫最終實現倉庫效率整體提升200%,倉庫整體利用率提升150%,節省人工40%。
由此可見,平臺打破了目前互聯網上功能單一、內涵單一、理念單一的業務形態,以“協同研發設計”為核心,整合全球智力資源,將有需求的企業和提供產品研發設計全面解決方案的供給端協同起來,為工業領域企業提供一站式定制化產品研發設計整體解決方案服務。
今年2月23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展望“十四五”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會上提到,支持“橙色云”打造世界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企業“上云用數賦智”,高水平建設全國工業互聯網示范區。
這一展望,也讓橙色云從“產業”向“業態”深耕。
“橙色·云工業產品協同研發平臺所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DS云協同系統和CRDE云研發系統,創立了‘協同創新’和‘研發上云’兩種全新業態。通過構建‘平臺+協同+研發+場景’的工業生態全景,加速實現云上互聯與產業的融合,進而實現以全新的業務形態推進產業智能化、研發數字化。” 趙迎芳解釋。
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離不開數字經濟思維。數字化平臺經濟又成為數字經濟應運而生的嶄新模式。當互聯網進入“下半場”,橙色云站在了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節點。作為“拓荒者”,把產業要素和環節協同起來,“蝶變”傳統工業向數字化轉型升級,共同打造產業互聯網下的“新工業”智造生態,驅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最終達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協作共贏,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未來,產業人將成為工業互聯網的主力軍。”孫偉杰表示。
站在云端,新一代產業人也在思考:當全球資源向產業互聯網聚攏時,其所造就的“萬億級企業”也將不再是神話。(YMG全媒體記者 慕溯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