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為、字節跳動等巨頭紛紛以收購的方式拿下支付牌照后,第三方支付牌照市場再現一起重要并購。
6月16日,上市公司浙江中國小商品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0415.SH,以下簡稱“小商品城”)發布公告稱,公司擬與海爾集團(青島)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簽訂《股權轉讓協議》,約定以4.49億元收購海爾金控持有的浙江海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

本次收購完成后,海爾網絡將成為小商品城全資子公司,納入該公司合并報表范圍,小商品城將間接持有其子公司快捷通支付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快捷通”)100%的股權,進而拿下一張支付牌照,獲得從事互聯網支付業務的資質。
對于此次交易,海爾金控方面向小創表示,此次交易符合海爾金控戰略規劃方向,未來會在產業協同等方面繼續探索合作,共享生態服務,更多具體信息以上市公司公告內容為準。
公開信息顯示,該牌照海爾金控此前早有出售打算;而擁有活躍批發場景的義烏小商品城迫切需要互聯網支付牌照,進一步向跨境支付發力。
海爾金控早有出售打算
快捷通成立于2012年7月,原名浙江快捷通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最早由浙江新華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出資成立。
2013年7月,快捷通成功獲得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獲批在全國范圍內從事互聯網支付業務。2018年7月,快捷通支付牌照首次成功續展,牌照有效期延至2023年7月。

2014年3月,快捷通被海爾網絡全資收購,以海爾網絡下屬唯一一家子公司的身份,并入海爾集團體系,隨后更名為快捷通支付服務有限公司。
收購快捷通支付后,海爾將這張支付牌照主要用于集團內部,公司主要承接海爾及海爾金控旗下多個企業、平臺的相關服務,如為電商平臺、網上金融超市、理財產品在線支付結算服務,以及為經銷商在線采購平臺提供供應鏈融資的相關結算服務等。
根據公告,海爾金控業務涉及融資租賃、金融保理、金融科技、PE/VC投資、產業并購、資產交易等領域,主體長期信用等級為AAA。2017~2019年分別實現營業總收入54.39億元、74.99億元和75.35億元。2020年度合并營業收入為70.48億元,凈利潤為38.87億元。
根據公告,快捷通支付2020年末資產總額為9.3億元,凈資產為1.46億元;2020年度營業收入為9216.77萬元,凈利潤為-1417.87萬元。
在實際應用層面,這張支付牌照在集團體系內并未發揮出預期價值。同時,隨著海爾金控戰略方向的轉移,海爾金控有了出售支付牌照的打算。
早在2019年,就有消息傳出貨車界“滴滴”滿幫集團為了獲取支付牌照,將收購海爾金控旗下快捷通支付服務有限公司,但因種種原因最終雙方沒能達成協議。
小商品城拿下稀缺資源
申請新牌照的路上,小商品城已經有了多年的嘗試。
2011年,小商品城就已出資成立了義烏中國小商品城支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搭建起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第三方支付平臺“義支付”。

2013年,小商品城公開表示正在準備支付牌照申請。2014年,央行杭州中心支行通過了義支付牌照申請,但上報央行總行后,一直未能獲批。
此后支付牌照的管控日益收緊。據統計,自2011年國內的支付牌照首次現身到2016年停止核發,五年間央行頒發了271張支付牌照,截至今年5月北京銀聯商務等三張牌照終止續展,目前現存的支付牌照僅剩229張。
小商品城在電商領域的加速布局和在外貿供應鏈上的活躍度,意味著其對互聯網支付牌照的需求更加迫切。
根據小商品城2020年年報,公司2020年發力電商平臺,當年10月正式上線義烏市場官方網站“義烏小商品城”平臺chinagoods ,依托市場7.5萬家實體商鋪資源,服務產業鏈上游200萬家中小微企業。截至報告期末,平臺入駐商戶5萬家,正式上線后至報告期末累計成交額28.94億元。
此次小商品城出手收購支付牌照,由于涉及支付機構出資人變更,需報央行批準同意。這也是雙方交易二期交割的先決條件。公告顯示,本次交易股權轉讓款將分三次支付,由受讓方在各期交割日后3個工作日內支付,三次分別支付總價款的15%、40%及45%。
目前一期交割的主要先決條件已經達成——小商品城已經就本次交易取得義烏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的批準;二期交割主要先決條件為海爾網絡和標的公司已取得中國人民銀行關于本次交易的核準;三期交割先決條件則包括工商變更登記完成。
小商品城表示,本次收購完成后,公司將獲得從事互聯網支付業務資質,為 chinagoods 平臺打通支付通路、降低支付成本、提升客戶交易體驗。(楊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