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這里掌控全球七成假睫毛

工人在加工睫毛。
盼望著,盼望著,一年一度的“6·18”電商年中大促總讓一些消費者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在后疫情時代,口罩成為外出標配,愛美的女士對于面部的關注焦點,便落在了眼睛上,而假睫毛可以讓“口罩妝”更為精致有神。在青島有一個鎮生產的假睫毛產量占全球產量的七成。
2019年、2020年,大澤山鎮假睫毛年產值均達到了40億元。實際上,大澤山這個以葡萄產業著稱的小鎮,每年假睫毛的產值是葡萄產業的6倍。如今,葡萄之鄉也是名副其實的“天下假睫毛第一鎮”。天眼查顯示,平度長期從事假睫毛產業相關的企業超過900家。當地人稱,如果算上加工作坊、夫妻店的話,估計有兩千家。
在曹縣漢服、臨沂金蛋、濰坊吉他等“隱形冠軍”地區興起的同時,如何讓未來更有想象力?大澤山眼睫毛產業如何延續“知名度”?記者日前進行了探訪。

百潤易老板騰順濤展示睫毛。薛飛 攝
推陳出新
研制的新材料成專利
從青島市區出發,驅車2.5小時,就能抵達大澤山長樂片區——平度睫毛產業起源的地方。在一橫一縱兩條主干道上,走幾步就有一家帶“睫毛”字樣的門店,店中陳列著琳瑯滿目的假睫毛,有自然單簇款、濃密整排款;人造毛、水貂毛;黑色、棕色、彩色……若不是內行,很難迅速找到心儀的款式。
沿著長樂片區主干道一路往西,就到了博秀睫毛公司。公司創始人王海波是濰坊人,今年39歲的他曾在壽光從事化工行業,但如今講起睫毛卻滔滔不絕:一根假睫毛的直徑約0.07毫米,重量可忽略不計,要從壓毛、合毛、上線、切毛、卷管,到晾干加熱、定型刷膠,假睫毛的制作需要近十道工序,最后上托包裝,一個假睫毛才能質檢出廠。以假睫毛的密度為例,在操作時,必須將誤差控制在0.1mm之內,否則就會對產品質量產生影響。因為原材料的材質、疊加的層數、長度、顏色等條件的不同,假睫毛的品種有幾千種。
2019年,王海波偶然接觸到假睫毛行業,經一番了解后迅速入局,從0到1,王海波下了不少功夫。2020年,市場需求陸續增長,博秀的訂單不斷,當年銷售額達到千萬元級別。此時的王海波有了更多想法,面對滿大街的假睫毛工廠和銷售公司,他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在之前假睫毛制造的基礎上進行技術創新,讓自己產品更具有競爭力。
之前傳統產品絕大多數是一成不變:這些材料主要包括亞克力、3D化纖、人類頭發等種類,而這些種類的假睫毛,已經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流行和使用了數十年。水貂毛假睫毛材料天然,為應對水貂毛原材料不足等問題,王海波在思考能否用一種新型材料替代水貂毛。為了讓想法成為現實,王海波開始研究起了制作假睫毛的材料。
經過1年多的反復試驗,他所研發出的“人造水貂毛假睫毛”成型并向國內、國外市場推廣,同時成為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的 “實用新型專利”。在王海波的產品展廳,“人造水貂毛假睫毛”與“水貂毛假睫毛”相比,視覺上基本分辨不出異常。 “這些新專利背后的創造,都將成為未來假睫毛走向國際市場的制勝法寶。 ”如今,王海波已獲得4項國家發明專利,線上線下客戶遍布世界,年銷售額超2000萬元。
除了做產品代加工,王海波也致力于做出自己的睫毛品牌。他希望有一天,印著“博秀”品牌的假睫毛能銷往世界各地,被更多人熟知。

博秀睫毛創始人王海波展示產品。薛飛 攝
勢如破竹
全世界70%眼睫毛來自這里
和王海波類似,百潤易睫毛工藝公司的老板騰順濤也一直在思考該行業的突破,他和妻子從事這個行業已5年多,但如今,無論是線下還是線上,營銷渠道依然有很多天花板需要突破。
在平度,還有許多像王海波、騰順濤一樣的睫毛從業者,用特有的經營思路變革著這個與美有關的行業。與此同時,他們也靠勤奮與創新,改變著自己的人生。
假睫毛產業在平度大澤山的萌發,要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那時,不少生產假睫毛的韓企在青島開設工廠。有著敏銳嗅覺的“睫毛一代”便把這時髦生意帶回了小鎮。
40多年過去,目前大澤山鎮從事睫毛產業相關的企業已超過860余家,年產值可達40余億元,占全國產量的80%、全球市場份額的70%。隨著假睫毛加工成為大澤山鎮的支柱性產業,這里也逐步發展成中國最大的睫毛生產基地。
2019年,青島平度收到了阿里巴巴給予的一張“燙金”名片——假睫毛源頭產地。從一個無人知曉的睫毛生產加工村到如今在全球名聲大噪的假睫毛生產基地,平度用了幾十年的時間。
假睫毛的生產流程雖然繁瑣,但在當地,其加工工藝早已不是什么秘密。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據保守估計目前平度生產假睫毛的大大小小的團隊已多達2000家。入行門檻不高、從業者越來越多,平度假睫毛廠家的競爭愈發激烈。
平度市大澤山鎮黨委書記王清祥介紹,如今的大澤山鎮,已形成了涵蓋設計、定制、加工、包裝、銷售、物流、外貿等完整的假睫毛產業帶。不足6萬人口的鎮,光這一項產業就帶動了6000多個勞動力就業,假睫毛工廠生產線上的工人平均月薪可達5000元,如果能參與研發創新,工資過萬也不是問題。
未來之路
“冠軍鄉鎮”的更多思考
這些年,該行業的經營者們開始更多運用起互聯網技術,并開始將更多心思花在研究消費者的心理和市場流行趨勢上。例如,近兩年來國內流行日韓系的妝容,短小、稀疏的睫毛看起來自然;歐美的女人更喜歡濃、長、密的對毛,對黃、綠、紫等彩色睫毛的需求更大;隨著淘寶直播帶貨、抖音、快手的持續火爆,更多的美妝店主和年輕女性轉向線上購物,并按照自己的需求定做精美的高檔假睫毛……所有這些市場風向標,都被他們準確捕捉,并反饋到了假睫毛的生產和銷售上。
該產業鏈也在逐步告別家庭作坊式的 “單打獨斗”,實施“品牌戰略”,培育自主品牌走向國際化,將是青島假睫毛產業轉型升級的重中之重。大澤山假睫毛年銷售額達40億元,但中國最大的鞋履之城晉江,同樣是縣城,2020年的鞋履遠銷 80多個國家,總產值超過 200億元,而完美日記這一美妝品牌,2021年一季度銷售就達15億元。
由此可見,缺乏規模以上企業,以中小團隊為主的大澤山眼睫毛,距離產業天花板仍有很遠的距離和很大的空間。目前的大平度假睫毛市場規模和當前數據反映出一個現狀:百億規模的市場中,消費主力以低價位為主,尚未有真正的頭部,這正是機會所在。
此外,在生產流程和管理上,也需進行升級改造。比如在生產環節,除了極少數流程有機器代替外,絕大多數需要依靠人力,這就導致生產效率低下。此外,在管理方面,由于不少工廠是作坊形式,管理并未形成統一有效管理。
在強者林立的中國毛發產業,大澤山憑假睫毛能搶占 C位,現象背后的本質是:文化自信為時尚產業帶來曠世紅利,假睫毛產業也必然將朝著規模化、精細化和時裝化的方向發展。(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薛飛)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