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6月18日訊 知識產權關乎創新、關乎市場,是萬眾創新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重要橋梁和紐帶。作為化工橡膠產業聚集區,橡膠谷園區創新資源富集、知識產權工作基礎扎實,依托于此,市北區著力集聚資源、完善政策、健全生態,扎實推進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加強規劃引領和政策引導,推動優質服務資源與產業發展相融合、相支撐,布局建設“一平臺、多中心、全鏈條”的服務載體,著力打造市北區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的核心承載區。

據了解,在市北區的協助下,橡膠谷園區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青島橡膠谷知識產權有限公司成立了青島市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中國橡膠谷技術行業園區分平臺、中國(青島)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橡膠谷分中心,并成為青島市專利權質押保險貸款聯盟成員單位。
知識產權運營“一站式”服務
依托青島本地化工橡膠產業優勢,石化聯合會行業管理和資源優勢,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的分平臺——中國化工橡膠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應運而生,實現與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的對接和融合。
據介紹,該中心通過搭建獨立運營團隊,面向化工橡膠行業企業提供一站式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同時,運營主體依托行業、政府和平臺資源,為企事業單位、高校、科研機構及個人等創新主體等提供知識產權培訓、檢索分析等公益性服務,免費開放國際化工橡膠專利數據庫等數據庫資源。
“一站式”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包括高價值專利挖掘、專利交易、技術轉移、信息服務、管理咨詢和教育培訓等服務,針對企業發展階段與技術研究水平設計不同的服務方案,提供不同的服務內容,個性化、具有針對性地解決客戶需求和問題。值得一提的是,中心還借力專利導航工程,優化產業資源、挖掘高價值專利、推進技術產業化運營和金融服務產品研發,形成創新驅動產業發展的全流程、全方位、一站式知識產權運營服務。

建設專利資源庫,深化產學研合作
中心通過技術轉移轉化服務促進行業知識產權運用。通過整合橡膠行業協會、政府、大學、企業、科研機構、金融投資機構、中介服務機構等各方資源,把產學研合作打造成為產業戰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發展和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平臺,提升了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加速了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目前,平臺已與全國13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進行了知識產權運營合作,建立擁有4萬多件專利的專利資源庫,大力推進高校技術的產業化發展。
與此同時,夯實商標業務申報基礎,初步搭建商標運營體系。經過4年的深耕細作,商標業務已發展成為平臺重要支撐業務之一。從一開始的國內商標申請拓展到目前已經形成基本完善的商標服務體系,涵蓋商標注冊申請、變更、轉讓、許可、續展、補證、駁回復審、無效、運營以及國際商標等業務,積累了如賽輪、大東聯以及隆源等行業知名客戶。目前,平臺商標基礎業務年服務量達到上千件,完成商標儲備577件,完成商標交易12件。
商標作為企業最重要的無形資產之一,在國際經濟活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企業申請涉外商標有利于中國企業順利的擴張國際市場和有效地占領國際市場,保護好了商標就等于保護好了企業的持續發展,就能長期穩定占領市場,擴大銷售量,就能加大商標的影響力,為企業品牌全球化打好基礎。截至目前,平臺已為賽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尤妮絲發制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申請涉外商標達300多件,涉及國家63個。
累計實現市場化專利技術交易350余件
“政府部門在立項、資金、政策等方面給了我們極大的支持。”橡膠谷園區相關負責人表示。2019年,市北區協助青島橡膠谷知識產權有限公司向上級爭取知識產權運營平臺項目專項資金208.36萬元。通過區域性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平臺的建設落實工作,支持知識產權服務型企業知識產權運用數據集成和管理、小微企業知識產權托管、中小企業專利技術對接等公共服務。
天時地利人和,取得驕人成績水到渠成。2020年,青島橡膠谷知識產權有限公司通過IP成金網線上技術交易市場,累計實現市場化專利技術交易350余件,各類科技創新導航服務項目30余項,完成評估評價及科技查新項目26項,另儲備2021年技術項目20項,連續數年同比穩步增長。今年,組織青島橡膠谷知識產權有限公司申報了山東省高質量專利培育計劃項目,旨在推動形成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帶動一批競爭性強、能夠引領產業發展的高價值發明專利。
下一步,市北區將繼續加強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平臺建設,促進區域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為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建設營造良好營商環境。(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余瑞新 通訊員 王恩全)
責任編輯:喬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