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6月18日訊 6月17日至18日,“近代以來中德早期雙邊交流的歷史與文化意義和青島的城市保護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位于市南區湖北路17號的1907光影俱樂部召開,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等國內著名高校的學者,青島市社科院、青島市檔案館等單位的專家以及德國國家博物館等相關機構的研究人員會聚一堂,共同交流中德文化。


本次研討會由阿登納基金會(德國)北京代表處主辦,后疫情時代深化青島與德國經濟文化交流研究項目組、青島開埠歷史影像研究項目組協辦,采用的是“線上+線下(青島)”結合的形式,旨在通過此次交流活動,搭建中德雙方在文化和歷史研究領域長期和穩定的交流平臺,為中德雙方的文化交流乃至政治和經濟合作增添助力。會議為期兩天,聚焦“中德交流關系背景下的歷史記憶”“中德早期交流背景下的文物收集:德國方面的現狀、目標與策略”“作為中德關系發展見證的青島歷史文物與歷史記憶”三個主題設置分論壇,并舉辦了“歷史明信片上的青島城市開埠與建設 1897-1914”“青島歷史上的 22 個瞬間”兩場展覽。

主辦方表示,計劃在年內舉辦兩到三場相關主題的系列活動。借助此次會議,一方面要搭建起溝通與交流的國際平臺,通過跨國、跨地區、跨專業和行業的合作與協作多出研究成果,深度組織并參與國內外學界的交流合作;另一方面,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主動、積極地參與青島市與德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以服務青島的城市文保和青島老城區申辦世界文化遺產的準備工作為抓手,廣泛聯系國內外的學術和文化資源,積極作為,為青島市與德國、中國與德國之間的深入交流合作貢獻自己的力量。(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萌 文/圖)
責任編輯:喬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