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6月18日訊 隨著高考結束,考生和家長接下來最關心的事情就是選擇大學和專業了。日前,智聯招聘發布《2021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聚焦大學生整體就業市場的供求情況、具體專業的就業現狀,對大學生求職就業前景進行研判,也為“準大學生們”志愿選填及就業前景了解提供一份參考。
就業市場供求矛盾愈加突出,大學生就業趨向多元形勢
根據智聯招聘的報告顯示,當前大學生就業難既有外部沖擊下的周期性因素,也有供需不匹配的結構性因素,還存在著疫情導致的摩擦性因素。整體看,供給和需求矛盾突出,就業重點地區崗位需求增長疲弱。
《2021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針對2021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去向、就業期待、求職心態、求職進展等方面展開了調研,報告發現,隨著就業市場競爭加劇及對人才要求提高,大學生群體也在調整發展路徑,越來越多人選擇繼續深造,或擁抱當下,靈活就業、自由職業等多元的就業形態,拓寬自己的未來選擇。

但從總體來看,學歷越高,選擇單位就業的比例越高。智聯招聘的報告中顯示,碩士生畢業后“單位就業”占比達到72.1%,遠高于本科與專科學歷人才。同時,選擇“出國繼續學習”的比例也與學歷成正比,5%的碩士畢業生打算出國繼續深造。而專科生,作為應用型人才,在市場中的需求量較大,找工作這一傳統規劃并不是唯一出路。依托于專業技能和新就業形態的加持,專科生在自由職業、慢就業以及創業上的選擇均要高于其他學歷畢業生。

畢業生就業專業對口程度高,工科畢業生錄取率優勢明顯
智聯招聘對2018-2020年不同專業背景的畢業生當前從事的職業的關聯情況展開大數據分析,監測發現專業對口仍是市場供需匹配的主旋律,職業與專業的匹配度整體較高。除專業與就業契合度以外,就業彈性與專業的長期前景也值得觀察。
以會計專業為例,作為通用性專業,會計專業在各行各業都保持著較穩定的需求,畢業生從事的職業包括銷售管理、物流/倉儲、法律/法規、旅游/管理等職業,跨領域就業較廣。但近年來國內部分高校停招會計本科專業,同時新增計算機與金融雙學士學位,這預示著,會計專才在未來受數字化升級轉型沖擊較大。智聯招聘大數據也發現,會計職位競爭熱度長期處于高位,意味著求職者眾多而企業需求相對較少,是供大于求的職業。此外,數字化技能也成了當前企業對會計人才提出的新需求,市場上存量的會計人才具備數據分析能力成為職業競爭的新籌碼。
與會計專業相反的是,對于計算機科技與技術專業的畢業生來說,近年來互聯網信息產業以及如今產業互聯網的發展速度不言而喻,新基建提速更是吸納了大量專才,因此計算機人才在應用、軟件、硬件開發的方面都有很高的職場價值。

同時在《2021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中可以發現,畢業生在不同專業的錄取率方面,工學畢業生收獲Offer占比最高,達67.8%,其次是經管類(62.3%)。結合上文所分析,工科生的專業背景與就業期望更側重技術、研發等人才需求大的核心崗位,落實就業較其他專業更輕松;相反,語言類專業收獲Offer的占比為54%,在整體專業中墊底。
而從收入水平看,機械工程以7676元/月成為高薪之首,比去年6851元/月的平均月薪保持增長趨勢。智聯招聘報告中也表示,在長期的經濟建設中,我國的機械制造行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在互聯網迭代與新基建等新興領域的蓬勃發展下,企業提升核心研發能力的趨勢已經形成,機械工程專業相關人才價值居于高位的情況也成為必然。
此外,其他工學學科畢業生收入優勢依然凸顯,在前10名中占據9席、前20名中占據16席,占據比例比去年有所提升。除工科“硬核”人才外,工商管理(6567元/月)、社會學(6107元/月)與化學(6064元/月)也在各學科薪資水平中表現突出。

Z世代畢業生心懷“大廠夢”,最期待進入互聯網企業
從應屆畢業生期望就業的行業情況具體來看,IT/通信/電子/互聯網以超過四分之一的選擇占比成為畢業生最期待從事的行業,排在其后的是房地產/建筑業(10.9%)、文化/傳媒/娛樂/體育(8.7%)、金融業(7.2%)。Z世代(指在1995-2009年間出生的人,又稱網絡世代、互聯網世代)求職者作為“信息時代原住民”,對互聯網行業自帶熱情,而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層出不窮的互聯網明星企業,也激發畢業生的濃厚興趣。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任曉萌)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