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6月18日訊 觀海新聞記者從李滄區行政審批服務局獲悉,近年來,李滄區深化落實“放管服”改革,圍繞利企便民減事項、減材料、減環節、減時間“四減”工作任務,逐步形成以“小智減證”“小智叫號”等為支撐的“小智+”審批智能服務一體化系統,推動審批服務方便群眾,營造優質高效的營商環境。
“小智減證”,群眾辦事少跑腿
歸集共享數據,重構服務鏈條。自2018年起,李滄區行政審批局開展“向數據要服務”的減證便民工作。對轄區內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的27類審批數據進行全面歸納,并向國家、省、市各級部門申請人口、房產、婚姻、計生等政務數據資源80類,為開展審批服務智能化提供數據基礎。
優化辦事流程,減證便民提效。2019年,推出政務服務“小智減證”服務平臺,對169個公證事項進行梳理,制定“最多跑一次”公證事項證明材料清單,涉及申請辦理財產、婚姻狀況、駕駛證、出生醫學證明、企業營業執照等52項公證事項,不再需要群眾“自證”,解決“證明難、核實難”問題,部分公證事項實現“零證明”辦理,多數公證事項的辦證時限縮短60%以上,六成以上公證事項可立等取證,大大減輕群眾舉證負擔。截至目前,李滄區已累計減少群眾提供各類政務服務辦事要件57000余次。
“小智叫號”,群眾辦事更便捷
窗口服務高效化。實施“一窗式”改革以來,李滄區行政審批局持續提升服務理念,優化大廳窗口及人員配置,大廳各窗口工作人員對全區262項審批業務均能熟練受理。經過各項優化升級,審批服務大廳各窗口平均辦件時長由先前10分鐘以上縮短到6.12分鐘。
叫號服務智能化。創新“智能大廳智能辦”工作舉措,自2020年6月新行政審批服務大廳投入使用后,李滄區行政審批局深度剖析傳統排隊叫號方式不足,借助大數據分析技術推出“小智叫號”智能服務,通過手機微信掃碼就可實現網上預約和現場叫號服務,群眾能夠第一時間了解業務辦理進度,全程實現無紙化。
業務查詢便民化。“小智叫號”根據人流量、業務難易程度等實現動態分配,無需到固定窗口排隊等候,有效解決窗口忙閑不均、時段性擁擠等問題,何時辦結、何時取證等各個辦理環節準確可查、一目了然,大大降低等候時間成本。截至目前,已有近12萬人次的群眾在“無感”中體驗到智能叫號服務帶來的方便與快捷。
“小智好差評”,評價應用更精準
信息公開,政務平臺“一體驅動”。為著力解決傳統的評價器存在群眾參評意愿低、評價指向不清、評價內容單一等問題,李滄區行政審批局以降低群眾評價門檻、提升評價時效為目標,創新群眾評價方式,深度落實全省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推出“小智好差評”服務系統,2020年9月,在全省率先實現手機移動端與省“好差評”一體化系統的直聯互通。
議事公開,群眾辦事“一鍵評價”。認真梳理群眾需求,改革評價模式,提出全新解決方案。依托大廳“小智叫號”平臺,對整個服務流程實施精準“好差評”,既“評人”也“評事”,既可以現場評,也可以事后評,實現隨時隨地“評”,群眾的真實評價意愿得到充分滿足,真正做到“像網購一樣給評價”。
結果公開,精準改進“一溯全查”。建立“差評發現-問題核實-問題整改-差評回訪-改進提升”閉環工作機制,將群眾評價結果和意見主動在審批大廳公示,對群眾反映強烈、差評集中的評價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并“精準施策”。目前審批服務電話投訴已大幅減少,群眾參與“好差評”數達30449次,滿意率達99.81%。
“小智幫辦”,企業登記更高效
審批登記“智能辦”。全面梳理整合企業基礎數據,以企業基礎數據為依托,再造登記流程,優化登記環節,開辟“小智幫辦”服務新途徑,破除群眾自主申請登記時錯填、漏項、修改不全等堵點,辦事企業登錄“小智幫辦”后即可自動獲取企業基礎數據,只需填寫少數關鍵信息,就能自動生成整套登記材料,成為群眾辦事工具首選。
平臺融合“高效辦”。將“小智幫辦”服務平臺標準化與“青易辦”通辦平臺融合,在信息驗證、材料上傳、信息反饋等方面實現雙向聯通,建立三個“凡是”原則,即凡是政務數據能夠提供的企業信息企業不再填寫;凡是能夠調取相關部門的數據企業也不再填寫;凡是可以在原數據信息進行比對修改的,不必重新填報,幫助辦事群眾實現快速驗證、快速填寫等智能操作。
變更登記“省事辦”。“小智幫辦”平臺上線后,有限公司名稱變更、經營范圍變更,股權轉讓,增減注冊資本等13項變更登記業務材料自動生成功能整合納入系統,實現自動生成表述規范、要件齊全的整套變更登記材料,平均預審次數由過去約3.7次降至約1.3次。截至目前,“小智幫辦”已協助完成5400余項登記材料生成業務,基本實現一次提交、一次成功。(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張晉 實習生 徐鋒)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