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6月24日訊 原濟南軍區副司令員、北海艦隊司令員馬辛春中將,今年已經96歲高齡黨齡83年,他親歷過血雨腥風的烽火歲月,也目睹過光輝閃耀的和平時代。從陸軍到海軍,他不僅是一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還是一名多才多藝的儒將,他的一生,就是一本厚重的歷史書。
13歲入黨戰火中歷練成鋼
馬辛春1925年出生于河北巨鹿縣后田寨村的馬辛春,13歲便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成為一名光榮的八路軍戰士。談起曾經的革命經歷,馬辛春說,他是戰火中成長起來的。
在8年的抗戰生涯中,馬辛春經歷了5次生死考驗。1941年,馬辛春在冀南軍區當參謀,和4位戰友一起留在地方駐扎。當時的駐地在劉莊,遇到了日軍掃蕩,幸好有村民及時報信。馬辛春與戰友速度轉移,卻碰到了兩股日軍向他們射擊。馬辛春迫不得已,只能回到村里,老鄉讓我們趕緊藏進他們挖好的坑道里。“那時剛開始挖坑道沒經驗,沒挖通風口,我們4個人和2個韓國俘虜差點沒憋死。”每每回憶起來,馬辛春都會感慨:“自己太幸運了,那么多的生死關頭,竟然都過來了。”
驅逐日寇解放中國
1943年在抗戰最艱苦的形勢下,為了培養和保存干部,馬辛春被調到太行山129師參訓隊學習。他參加了第20團林南戰役。“敵人子彈在頭上呼嘯而過,根本來不及理睬,只有迅速前進,才能減少傷亡。真正體會到了兩軍相遇勇者勝。”
解放戰爭中,他參加宛東戰役,帶領突擊營全殲敵人,這是出大別山后的第一次殲滅戰,戰斗贏得漂亮,馬辛春卻雙臂重傷,左臂短了一截,傷殘伴其終生。
致力海軍發展揚威美國
新中國成立后,馬辛春接受組織安排轉隸海軍,擔任海軍司令部作戰處科長。1960年,進入海軍學院深造。截至1985年7月,時任海軍參謀長的馬辛春,出任濟南軍區副司令員兼北海艦隊司令員,躋身副大軍區級。1988年9月,馬辛春被授予海軍中將軍銜。
1986年時,馬辛春率領海軍北海艦隊組成的多兵種、多艦種海上聯合編隊,遠航西北太平洋海域,歷時24天行程4000海里,完成我軍首次遠海合同作戰訓練。 1989年,他率“鄭和”艦首次訪問美國夏威夷,實現當時海軍史上的一次壯舉。
心系祖國退而不休
1991年,馬辛春正式退休。但他沒有閑下來。先后主持編寫第十軍戰史,參加《劉華清回憶錄》等文獻的編撰工作。在他看來,歷史就是一部書,承前啟后,耐人尋味。
馬辛春的妻子楊曙環也是一位革命前輩,生平拍攝了大量照片,生動真實記錄了祖國的發展和強大。妻子病逝后,耄耋之年的馬辛春每次翻閱都感慨萬千。他歷時三年,整理了5000余張圖片,制作成《“春華秋實”楊曙環影集》,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觀海新聞/老年生活報記者 張磊)
責任編輯: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