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6月25日訊 全市340多萬畝小麥基本收獲完畢,夏玉米已播種近339萬畝,夏播幾天內即可結束。6月25日上午的青島市“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系列新聞發布會上,市農業農村局二級巡視員史躍林介紹,農情調查統計,今年我市小麥豐收已成定局,面積和產量實現雙增,小麥單產和總產有望雙創歷史新高。

市農業農村局調度數據顯示,今年全市小麥應收面積344.17萬畝,目前全市收獲進度達到99.99%。僅萊西市因收獲期較晚,還有零星面積未完成收割。夏玉米播種方面,全市意向種植面積351萬畝左右,目前已完成播種近339萬畝,已播面積達到96.41%。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來穩定糧食生產,防止耕地‘非糧化’。青島市目前有5個國家級產糧大縣,其中平度是全國超級產糧大縣,近幾年糧食面積穩定在700萬畝以上,產量在300萬噸左右,是計劃單列市當中唯一實現糧食自給有余的城市,可以說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史躍林表示。
為防止耕地“非糧化”,今年4月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防止弱化糧食生產,引導功能區內一年至少生產一季糧食;堅決遏制住耕地“非糧化”增量,分類妥善處置“非糧化”存量;工商資本一次性流轉耕地3000畝以上需到市級農業農村部門審查備案。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糧食生產任務細化分解到相關區市,對當年糧食面積非因自然災害減少1萬畝以上的要進行約談問責。

為提高糧食生產積極性,青島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制定出臺了農業生態補償政策,累計投入財政資金9.4億元。規范開展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工作,補貼標準從每畝126元增加到138元,每年補貼金額4億元以上。扎實做好農機購機補貼“三合一”試點,全市平均每年補貼機具6000臺套以上,補貼金額1.1億元。統籌市縣兩級財政最大限度減少小麥、玉米農業政策性保險農民保費負擔,個人繳費僅占10%。
據悉,青島已完成305.6萬畝糧食功能區劃定工作,全市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370萬畝,今年還將投資5.1億元,按照“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要求再建34萬畝。市財政投入資金1.7億多元實施農機深松整地項目,全市適宜深松的400多萬畝耕地基本深松一遍,把土地變成利于蓄水保墑和農作物根系下扎的“面包田”。連續實施耕地地力保護示范項目,在5個產糧大縣開展堆肥還田10萬噸,耕地地力得到明顯提升。
今年,青島還在五個產糧大縣全部開展玉米綠色高質高效創建,每個示范縣創建面積20萬畝。近年來,全市推廣糧食作物水肥一體化面積10余萬畝,實現畝節水30%以上、節肥20%以上、農作物增產10%以上。大力實施種子“卡脖子”突破工程 ,我市自主選育的小麥品種“青豐1號”和“青農2號”已經成為青煙威及安徽地區的主要品種,每年在青島推廣面積達到100萬畝以上,糧食作物優良品種覆蓋率達到99%。(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凱)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