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6月29日訊 青島市司法局今天發布:為更好地服務青島市營商環境發展,更好地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公共法律服務的現實需求,全省首家市級移動端場景化法律服務平臺——“青島市法治資源地圖”系統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統隊伍教育整頓的大背景下,圍繞“我為群眾辦實事”的主旨要求應運而生。該系統整合了全市律師、公證、司法鑒定、基層法律服務、法律援助、惠企律師、“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等公共法律服務資源,通過“青島司法”微信公眾號和門戶網站一鍵直聯法治資源地圖系統,實現全市公共法律服務資源的“全景”電子地圖展示、智能法律服務推送、服務地點導航、法律訴求咨詢等功能,為廣大群眾和企業提供更便捷、更經濟、更及時的“指尖式”貼身服務。


建設背景:
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正步入新的社會轉型期,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重大變化,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在全面深化依法治國的背景下,人民群眾不斷提高自身的法律素養,進一步增強運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對公共法律服務的現實需求日趨增長。傳統的公共法律服務供給模式受到技術手段、思想意識等局限,存在被動性、粗放性、孤立性的特點。信息化時代,人民群眾獲取咨詢和服務的習慣悄然發生改變,引入“互聯網+”,將加速建成覆蓋全業務、全地域、全時空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提升公共法律服務的供給能力,有效緩解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分布不均衡、供給不到位等方面的難題。
從青島市的情況看,傳統的法律服務供給模式存在的服務手段單一、滿意度差等問題較為突出,而目前運行的網站和移動端服務窗口功能性、服務性、體驗性較差,成為青島市線上法律服務供給側的短板。全市司法行政系統隊伍教育整頓開展以來,運用“互聯網+”思維解決群眾反映強烈、需求迫切的問題,推動公共法律服務行業實現創新發展,將進一步提升公共法律服務的精準性,從而有力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創新做法:
青島市司法局創新“互聯網+公共法律服務”模式,充分利用移動端及時私密、操作簡便、互動靈活的優勢,在全省率先搭建青島市法治資源地圖系統,廣大群眾可以通過“青島司法”微信公眾號和門戶網站一鍵直聯,進入場景式法治資源地圖平臺,進一步獲取公共法律服務。通過平臺的建設,實現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網的線上服務切入點、線上線下連接點、線下服務助推器,為廣大市民和在青企業提供主動、精準、普惠的優質法律服務。
青島市法治資源地圖系統基于WebGIS開發,依托青島市司法局,整合區市司法局、鄉鎮司法所、法律援助中心、律師事務所、公證處、司法鑒定機構以及“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惠企法律服務團隊等各個創新單元,匯聚各類法治信息,集成展示推介、信息查詢、統計分析等各種功能。通過地圖平臺展示技術和數字化手段,繪制青島市創新法治資源“全景”電子地圖,提供“場景化”服務。
通過法治資源地圖的建設,進一步整合了資源,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網絡,解決了公共法律服務職能碎片化、條線化等長期以來困擾我市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快速發展的瓶頸。通過“開放整合”打破“自我循環、封閉運行”的工作模式,推動跨部門的協同及各種法律服務資源橫向聯合、縱向整合,實現公共法律服務集約化運行。
建設成效:
一是整合了最全面的公共法律服務資源。系統整合了全市各類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包含司法局、司法所、法律援助中心、律師事務所、公證處、基層法律服務所、司法鑒定機構及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等。群眾在法治資源地圖上直觀查看公共服務類法治資源信息,開發公共法律服務各項應用,為市民集中提供“找律師、辦公證、求法援、尋惠企、做鑒定”等公共法律服務產品;為企業提供可查詢全市的惠企律師事務所、惠企團隊成員信息及各單位的惠企熱線電話,督促惠企政策落實法律服務。
二是提供了最貼心的公共法律查詢服務?;谝苿佣?,系統通過定位群眾當前位置,按距離排序為群眾提供最近最便捷的法律服務機構,了解法治資源機構及人員情況、所在位置情況及周邊情況,并可以根據群眾當前所在位置進行路徑規劃,方便快速定位群眾所需服務的法律服務機構,方便群眾直接咨詢或上門辦理相關服務。
三是打造了最便捷的公共法律咨詢平臺。讓數據跑路代替群眾奔波,將服務前置,開發在線法律咨詢留言服務,市民及企業的各項法律咨詢可以在線找到身邊律師、“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等,平臺將第一時間通知相關法律服務者進行咨詢答復。比如群眾法律咨詢留言時,可通過案件類型,為群眾推送相關專長律所供選擇咨詢,律師事務所排名先后根據律師事務所的服務質量情況、網上活躍情況及咨詢服務反饋及時率等進行綜合排名。(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戴謙 通訊員 徐紹陽)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