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恰是風華正茂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穿越革命、建設、改革的激流,我們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一以貫之。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跨過一道又一道溝坎,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為中華民族建樹了彪炳史冊的豐功偉績。
青島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組織較早的城市。從1923年8月青島第一個共產黨組織——中共青島組建立開始,黨的火種就在青島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百年青島,滄桑巨變,青島各級黨組織是當之無愧的領導核心,廣大共產黨人是名副其實的中流砥柱。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山東黨組織創始人王盡美、鄧恩銘代表山東早期黨組織出席大會。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災難深重的中國帶來光明和希望。中共一大結束后,王盡美、鄧恩銘回到山東,積極籌建山東黨組織。1923年4月,鄧恩銘受濟南黨組織派遣來到青島,籌建黨組織,率先開展工人運動。中共青島黨組織先后領導了1925年四方機廠工人大罷工和日商紗廠工人三次同盟大罷工;領導1929—1932年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罷工運動和轟轟烈烈的學生救亡運動;組織推動1936年日商紗廠工人的反日斗爭……青島黨組織成立后,以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己任,不斷掀起工人運動高潮。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隱蔽并植根于群眾中的青島黨組織領導青島人民進行各種形式的斗爭,將廣大工人、市民、學生緊緊團結起來,取得了反甄審運動、反內戰反饑餓風暴和護廠、護市、護校等斗爭的勝利,帶領著青島人民迎來青島解放的曙光。
1949年6月2日,青島市軍管會、青島市委隨軍入市辦公,青島市人民政府成立。圍繞鞏固人民政權,市委領導人民在政治、治安、交通、經濟、文化等方面展開了恢復和重建工作,至1952年底,青島的國民經濟得到全面恢復并有了初步發展。1953年開始,市委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在進行有計劃的經濟建設的同時,對個體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1月20日,全市49個私營工商行業、5167戶全部實行公私合營,至此,青島市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青島市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任務的完成和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確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青島市委開始在農村探索生產責任制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城市實行擴大企業自主權試點等工作,拉開了青島改革開放的序幕。東進、西擴、北上,拓展城市發展空間;重點發展大煉油、造船、汽車等大項目,構筑新的經濟重心;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進科教興市;承辦奧帆賽,獲得首批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全國社區建設示范市、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等國家級榮譽,城市綜合實力不斷提升……青島發展日新月異,成績斐然。
黨的十八大以來,青島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視察青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以黨建統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重要指示要求的生動實踐中,努力把青島建設成為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打造山東面向世界開放發展的橋頭堡、長江以北地區國家縱深開放新的重要戰略支點。去年以來,面對疫情的突然暴發和全球大蔓延,面對愈發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和日益激烈的城市競爭態勢,市委帶領全市上下堅定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科學研判時與勢,辯證把握危與機,順勢而為、乘勢而上、聚勢而強,奮力蹚出一條以開放創新引領的城市高質量發展之路,轉作風創一流當排頭,在立體、綜合、全方位、內生地“搞活一座城”上取得新進展。
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回望歷史,我們黨帶領人民以艱苦卓絕的努力、胼手胝足的奮斗,完成了一個又一個“不可能”,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難以置信的奇跡。漫漫征途,惟有奮斗。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始終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在新長征路上書寫更加宏闊的時代篇章,一步一步把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成龍)
2021年7月1日 青島日報A1版
2021年7月1日 青島日報A2-3版
2021年7月1日 青島日報A4版
責任編輯:管佳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