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7日訊 王人良是萊西市日莊鎮溝東村一名肢體二級殘疾人,村里殘疾人工作代辦員家訪中發現他行動困難,洗衣服不方便,且符合政策救助條件,立即為其申請了一臺洗衣機和移動馬桶,并幫助他安裝好。他高興地說:“村里代辦員每個星期都到俺家看看,幫俺解決困難,真是太周到了”。據了解,溝東新村殘協充分發揮殘疾人工作代辦員的優勢,僅用半天時間,就準確摸清了轄區內56名殘疾人的家庭無障礙改造、輔助器具需求情況,一個星期內就為8名殘疾人進行了無障礙改善和輔助器具適配。
溝東新村精準摸排助殘,得益于萊西市殘聯在全市推行的網格化殘疾人組織體系建設。今年來,萊西市殘聯結合全市重塑組織體系、村莊結構優化調整的形勢,積極深化拓展“萊西經驗”,遵循“黨的組織建在哪里,殘聯組織跟進建哪”“殘疾人在哪,服務就在哪”的思路,會同市委組織部、市民政局印發了《關于堅持黨建引領加強和改進新村(城市社區)殘疾人協會建設工作的意見》,按照“機構健全規范、隊伍穩定實干、服務功能完善、作用發揮明顯”的目標要求,先后在全市142個新村(城市社區),安置殘疾人集中的3個企業、2處殘疾人托養機構相繼成立了殘疾人協會,在自然村設立了殘疾人工作站,工作站配備殘疾人工作代辦員(網格員),形成了市殘聯、鎮街殘聯、新村(殘疾人集中的企業、機構)殘協、自然村殘疾人工作站,互聯互動、全覆蓋的網格化殘疾人組織體系,切實發揮著聯系、維權、服務等方面作用。
健全的組織體系,讓殘疾人有了“娘家”當靠山。姜山鎮的小孫是一名肢體殘疾人,自小因病致殘,經海諾公司殘疾人協會王主席“牽線搭橋”,今年6月來到海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工作,到公司上班前,一直和母親兩人生活,母親年齡大了身體也不是太好,所以家里生活條件很困難,小孫說,“我現在每天吃住都挺好的,靠工作養活自己,還為母親減輕了負擔,我很知足。我還要多學技術,多掙錢,讓母親生活的更好些”。
“剛來的時候,小孫很拘謹,怕適應不了公司的工作,經過1個月培訓,基本掌握了整個工序的操作步驟,現在工作挺熟練的”,王主席說,“我們積極發揮殘疾人協會的作用,把大家團結一起,每年都利用節假日組織趣味游戲等活動,增加大家的生活樂趣;為每個人建立了工作檔案,根據不同特點,幫157名殘疾人安排了合適的工作崗位,按時提供福利待遇,幫助10名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實現脫貧”。
“有了組織真好,我們有了依靠,心里感覺踏實多了”日莊鎮寨里村村民孫某某高興地說,作為一名肢體殘疾人,他辛苦經營著一家農資材料店,2015年前賒銷出去4萬余元貨款,自己每年都去討要,對方一直拖著不還。今年5月,孫某某向日莊鎮殘聯申請維權,鎮殘聯工作人員及時幫其整理好相關材料,遞交到市瀚生律師事務所殘疾人維權工作站,“一定替你維權,追回欠款”,張永林律師了解案情后當場表示,隨即通過市殘聯殘疾人維權服務中心辦理了法律援助,最終付清了欠款。從申請維權到追回欠款,僅用了20幾天,維護了其合法權益。
“網格化組織體系建設,推動了助殘服務全覆蓋,有助于為殘疾人快速、精準地提供優質服務,得到了省殘聯領導的充分肯定”,市殘聯負責人介紹說。今年,市殘聯通過網格化組織體系,對全市12處鎮街、993名建檔立卡殘疾人進行了上門送政策活動,為殘疾人及其家屬面對面講解助殘政策,讓其知曉應享和已享政策情況;對1566名非健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進行了摸排,根據個人意愿,為224名疑似殘疾人進行了上門評殘辦證,129名符合條件的辦理了殘疾人證;對876人實施了無障礙改造,發放了助行器、移動馬桶、洗衣機、輪椅、電飯煲等;為293名殘疾人進行了輔助器具適配,實現了惠殘政策應享盡享。(青報全媒體記者 馬丙政 通訊員 呂文波 周瑞洋 )
責任編輯:馬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