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7月4日訊 年輕的深圳充滿著活力,其文化有著創新求異、務實致用、兼收并蓄等精神特質,煥發勃勃生機。近日,青島市第六批赴深圳體悟實訓隊干部來了一場“文化之旅”,感受年輕深圳的“老成”。
市場化手段傳承非遺魅力
深圳百師園文化產業園于2018年開始籌建,2019年11月17日正式對外開放,園區占地面積10000多平方米,建有3000多平方米的百師園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包括刺繡非遺館、潮州非遺館、深圳市龍崗區非遺館、百師園藝術生活館、知能館等五大主題館區,目前還被廣東省教育廳授牌成為全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近日,部分體悟實訓干部走進深圳百師園文化產業園考察調研,就如何利用博物館的品牌優勢引入創新理論、依托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開發特色文創產品、堅持在繼承中創新發展以及拓展青深合作等內容與文化產業園的相關負責人進行了交流。

百師園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
館內藏品豐富,文化底蘊深厚,工藝傳統獨特,這些優秀的工藝美術品大多出自國家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以及國家級和省級工藝美術大師之手。“既看到了多彩、多樣、多元的令人震撼的作品,感受到了非遺的獨特魅力,也體悟到深圳人運用市場化手段和平臺思維傳承文化助力發展的先進理念和成功做法,這對于青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乃至整個文化產業的發展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借鑒意義。”體悟實訓干部高馥蕾說。
體悟實訓隊員體驗刺繡。
“文化產業發展需要好的產品來支撐,百師園文化產業園通過創新和優化‘供給側’,走出了一條文化產業發展新路子?!斌w悟實訓干部曲宗芹表示,對此要好好總結,深入研機析理,認真解析其背后的邏輯,將“深圳經驗”轉化為“青島實踐”,助力青島文化創新。
“文化+科技”賦能陶瓷行業
陶瓷是中國的名片,是最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器皿,China既是國名也是瓷器的名字,瓷器歷史延續千年,瓷器文化也早已跨過山川大海,傳遞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如今,國內不少瓷業品牌肩負著繼承、發展和傳揚的重任。多次承接國宴大任的國瓷永豐源便是其中的標桿性企業。6月30日下午,部分體悟實訓干部走進國瓷永豐源公司,體悟深圳企業發展密碼,感受“文化+科技”賦能傳統行業的魅力。
在國瓷永豐源展覽大廳,集團副總裁郭京洲介紹,國瓷永豐源多次承接國家任務,因而其生產的瓷器,在業界也有著“國宴專用瓷”的美譽。國瓷永豐源每一款國宴用瓷都有獨特的文化底蘊,是傳統文化、地域文化、飲食文化、禮儀文化以及當代審美的完美結合,順應的是世界讀懂中國的需要,彰顯的是中國文化對外交流的意愿。既顯示了對自己文化的高度自信,更體現了對外來文化的融合意識。
國瓷永豐源展品。
截至目前,國瓷永豐源已經擁有30項發明專利,196項外觀專利,683件產品版權專利,在申請專利數量更是多達數千項。主打產品“美質瓷”無鉛無鎘,環保安全,已達到國際最高標準的美國加州標準。另外,它還擁有獨特的高強度、耐酸堿、抗腐蝕、抗細菌、易清洗等性能。正是這些現代科技讓傳統工藝插上了翅膀,也讓中國瓷器煥發新光彩。
參觀國瓷永豐源展覽大廳。
“國瓷永豐源人秉持的匠心精神,也將‘中國質造’理念深深地嵌入自身的企業DNA中?!斌w悟實訓干部姚軍亮調研后感受頗多, 或許正是有了國瓷永豐源這樣的工匠們鍥而不舍創新追求,才不斷把中國瓷器制作工藝、制作水平發揮到淋漓盡致,讓瓷器重新成為中國的驕傲,世代不衰,重新定義了富含中華文化底蘊的“新瓷器”時代,驚艷了世界。(青島日報/觀海新聞駐深圳記者 梁超 文/圖)
責任編輯:孫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