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歲的碩士畢業(yè)生,國家未來的棟梁,我得幫她……”7月7日,由青島早報刊登的獨家報道《一個人的畢業(yè)典禮》引起讀者強烈反響。一早,早報熱線82888000接到一通神秘電話,電話中這位起初不愿透露姓名的老人向記者表示:“我想為這個孩子捐款,幫她戰(zhàn)勝疾病,讓她好起來……”隨后,記者聯(lián)系到這位神秘老人——今年90歲高齡的劉羨塘并來到他的家中。隨后得知,老人不僅為唐嬌準備了一筆數(shù)額不小的善款,還用自己親身的經(jīng)歷為她寫下了一封感人至深的書信……

【一筆善款】讓孩子用這些錢補身體
昨天上午11點,記者來到家住海川路附近的劉羨塘老人家中。進門寒暄后,老人拿起報紙,長嘆一口氣說:“我26歲的時候,在為國家建設奮斗,而這個孩子卻得了這種病,我得幫她。 ”
翻開昨天的報道,記者看到,報紙版面上劉羨塘用簽字筆仔細標注出了唐嬌的病情和家庭信息。 “年紀大了,好不容易在內容里找到了這些信息,聯(lián)系到你。”劉羨塘說,這篇《一個人的畢業(yè)典禮》,他上午在家反復看過多遍,年僅26歲的甘肅姑娘唐嬌讓他深深感受到了當代少年身上值得珍惜的精神品德。
“這樣堅強樂觀,有勇氣的小姑娘,不能眼睜睜看著她把這么多年學到的知識白費。 ”劉羨塘得知,在將近一年的時間里,唐嬌的家人四處求醫(yī),已經(jīng)花光了家中所有積蓄。后續(xù)的治療費用對唐嬌一家來說,更是天文數(shù)字。目前,為了治療唐嬌的病情,唐嬌父親只能向當?shù)卣暾堊畹捅U暇S持家用,而家中還有臥病在床的妻子需要治療。說罷,劉羨塘悄悄拉開書房的抽屜,從一摞書下面的鐵盒子里找到了一本存折。“存折里有26000元,不多,全部捐贈給孩子。”據(jù)了解,前天晚上,劉羨塘的愛人剛剛因病復發(fā)入院。
得知情況后,記者多次婉拒老人的善款,讓老人留下這個錢給愛人治病。可劉羨塘執(zhí)意捐款,并含著淚向記者表示:“這些錢雖然沒法治好孩子的病,但起碼能解她父親的燃眉之急,買些補藥給孩子補身體。”接過手中沉甸甸的善款,老人語重心長地告訴記者,自己在五六年前也曾被查出癌癥,所以能夠深切體會唐嬌現(xiàn)在的心情。“每天放化療,身體和精神備受痛苦的折磨,這些錢給孩子買些滋補品,不然身體扛不住。 ”
【一封書信】鼓勵孩子不要放棄戰(zhàn)斗
“目前唐嬌雖然癥狀有所減輕,但是從核磁結果來看效果還不明顯。由于長時間放化療身體有點扛不住,平常感覺特別疲憊、虛弱,并且時常會有頭暈腦脹、惡心的情況,醫(yī)生讓休息10天再繼續(xù)治療。按照醫(yī)院專家的方案,放化療最少也要12期。 ”談起唐嬌目前的狀態(tài),劉羨塘的眼神里流露出擔憂。他轉身走進書房,準備筆墨紙硯,伏案坐下,一封真情流露的書信,緩緩流出筆尖。
“唐嬌同學:祝賀你參加碩士畢業(yè)會!我是一名90歲老人,看到你的故事,我想跟你說……”退休后的劉羨塘老人,一直潛心研究書法。得知性格要強的唐嬌當下正面臨巨大的心理壓力,劉羨塘準備通過書信,幫助她重拾信心。
“與病魔斗爭是人生必須的經(jīng)歷,拿出斗志戰(zhàn)勝它,迎接全新的自己……”書信中,90歲的劉羨塘老人把鼓勵和祝福融入字里行間。寫罷,他小心翼翼地將書信卷好,并叮囑記者,一定要將這封書信帶給唐嬌,他說:“少年應有少年強,戰(zhàn)斗下去,迎接重生。”

【一聲感謝】放下負擔重拾治療信心
昨天下午,帶著劉羨塘老人滿滿的愛心,記者聯(lián)系到唐嬌的父親唐全年,當記者將老人親筆書信和愛心捐款一事告訴唐全年時,電話那頭是許久的沉默……
“千言萬語,只能說一聲感謝!感謝青島熱心的市民,感謝青島早報,感謝這位老人……”唐全年告訴記者:“這筆愛心款不僅解了燃眉之急,更讓我重新鼓起陪女兒一起戰(zhàn)斗下去的信心。 ”據(jù)了解,昨天唐全年父女二人暫時出院回家。火車上,剛剛做完放化療的唐嬌精神狀態(tài)很差,但看著一直陪伴在身邊的父親,她堅定地說:“即使接下來的治療方案要承受更多的痛苦,自己也會咬牙堅持下去。我還要帶您和媽媽去青島看海呢! ”這是唐嬌與父親的約定。
得知唐嬌收到愛心善款的消息,青島科技大學化工學院輔導員劉彬激動地說:“人間有大愛,人間有真情。 ”
昨天下午,劉彬也正和青科大的老師忙著為唐嬌籌集善款。 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得知唐嬌的病情,全校老師和同學紛紛捐出愛心,學校已經(jīng)將籌得的4萬多元善款全部交給唐嬌的父親。
對話
國家棟梁 能幫就幫
記者:您執(zhí)意捐這筆善款給唐嬌,是怎樣的初衷?
劉羨塘:我今年90歲了,已經(jīng)看過生命大部分階段的景色。而她才26歲,對于一個農(nóng)民家庭來說,19年培養(yǎng)出一名碩士研究生定有諸多不易。對她的父母來說,她還有養(yǎng)育之恩未報;對國家來說,她未來前途無量。我14歲入黨,作為一名老黨員,保護國家棟梁。這個忙,我一定要幫。
記者:您的家人如何看待您這次的愛心捐助?
劉羨塘:這些錢雖然不多,但是我們全家人的心意。我和老伴在疫情期間也曾向公益組織捐助過10萬元。在關鍵時刻獻出自己的微薄之力,我們全家人感到很幸福。
記者:有什么想對唐嬌說的話?
劉羨塘:看著報紙上的照片,唐嬌以前是個愛笑的姑娘。我期待她有一天,能開心地與我視頻通話,期待她能重新站起來。
人物
老人一輩子搞科研
“信仰、求索和奉獻,是我一生的追求。”90歲的劉羨塘曾就讀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yè)后被分配到北京從事研究工作,后因工作調動到青島市第二輕工業(yè)局任高級工程師。據(jù)了解,劉羨塘一直行進在科研的道路上。他見證了海爾集團的前身——青島電冰箱總廠的騰飛之路。1982年8月,劉羨塘來到青島市第二輕工業(yè)局工作,當時青島只有冰柜,沒有電冰箱。同年,青島市家用電器工業(yè)公司決定開發(fā)電冰箱產(chǎn)品。劉羨塘經(jīng)過多方考察決定,引進了德國利勃海爾公司的技術。1984年10月23日,青島電冰箱總廠與西德利勃海爾公司在青島市舉行了電冰箱技術經(jīng)濟合作合同的正式換文儀式。以“琴島-利勃海爾”為商標的中國第一代四星級冰箱投放市場后,迅速發(fā)展成為自營進出口的國家大型電冰箱生產(chǎn)骨干企業(yè)。
互動
你有故事 我來呈現(xiàn)
繼本篇報道開始,青島早報“正青春·青島高校故事匯”欄目正式開啟。本欄目將面向全市高校展開收集校園故事。如果你有精彩的故事,獨家的線索,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通過專業(yè)的新聞視角,將精彩的新聞故事呈現(xiàn)給廣大讀者。市民可以撥打早報熱線82888000提供線索,或通過關注“青島早報微信公眾號”并在后臺留言方式,將你拍攝的圖片、視頻附簡短的文字說明發(fā)送給記者,或者發(fā)送到郵箱zbxmt666@163.com。(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鐘尚蕾)

掃碼觀看劉羨塘手寫書信。視頻剪輯 吳冰冰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