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17日訊 作為一種熱帶水果,火龍果外觀玲瓏,果肉鮮美,營養價值較高,正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喜愛。平度市仁兆鎮的青島沙北頭蔬菜專業合作社引進火龍果,探索“南果北種”,讓消費者在家門口就能吃上新鮮有機的南方水果。合作社還創新采取盆栽的方式,將掛果的火龍果作為盆景出售,種植效益非常可觀。

觀海新聞記者走進平度市仁兆鎮沙北頭農民創業園,只見一片碧綠的火龍果樹生機盎然、長勢旺盛,寬大的枝條上掛滿紅彤彤的果實,色澤艷麗、清香撲鼻。工作人員正用剪子小心翼翼地將成熟的火龍果采摘下來。青島沙北頭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桂欣說:“我們栽植的火龍果6月份就開始采摘了,現在采摘到第三茬了,一年能采摘九茬 。”
火龍果富含花青素和可溶性膳食纖維,尤其深受年輕消費者青睞,目前市面上在售的火龍果大多來自南方或國外進口。王桂欣帶領合作社一班人瞅準商機,建起高標準溫室大棚嘗試“南果北種”,經過兩年多的摸索和實踐,終于摸清水、肥、溫控制方法試種成功,采收期可持續到元旦前后。南方水果實現本地種植,既能省去長途運輸,也保證了果品新鮮。來自青島的大學生游客:“以前只吃過火龍果,沒有見過火龍果怎么生長的,今天在地里現摘現吃覺得這火龍果口感特別新鮮,特別好!”
據青島沙北頭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桂欣介紹,火龍果是熱帶、亞熱帶的水果,管理的方式必須要模擬它需要的氣候和濕度,我們(棚內)的濕度達到85%,最低溫度在9攝氏度以上,并且我們的火龍果采用的是有機質無土栽培,保證了它的產量和品質。青島沙北頭蔬菜專業合作社在探索“南果北種”的同時,還創新盆栽的方式,火龍果成熟上市后,除吸引游客觀光采摘外,還可將掛果的火龍果作為盆景出售,使種植效益更加可觀。盆栽火龍果既可以在大棚里觀賞,也可以拉到旅游景點采摘,是流動的果園,每畝產量可達到9000公斤,每畝收入在6萬元左右,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前景廣闊,是時尚的農旅產業。

據了解,地處大沽河畔的仁兆鎮是遠近聞名的蔬菜之鄉,近年來當地政府積極引導經營主體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目前,在沙北頭農民創業園里,不僅有盆栽火龍果,荔枝、百香果等南方水果也正在試種。發展“南果北種”,推進三產融合,正為當地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給農民再找一條致富增收的路子。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馬丙政 通訊員 崔汝平)
責任編輯:馬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