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坊子張面河整治,完善了城市內澇綜合防治體系。
清潔取暖,守護藍天白云;海綿城市建設,使城市具備了呼吸吐納功能;城市更新試點城市,讓人民生活更有品質。11月4日,住建部發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第一批城市更新試點工作的通知》,決定在北京等21個城市開展第一批城市更新試點工作,濰坊市榜上有名。截至目前,濰坊市先后獲批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全國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城市更新試點城市,累計獲得中央財政獎補資金18億元,為全省唯一地市。
實施城市更新 提升民生溫度
正如“有機生命體”的新陳代謝一樣,城市也在有序不斷地更新,在城市從高速擴張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黨中央、國務院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全面提升城市品質”。今年以來,濰坊市把城市更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讓人民幸福滿意的總抓手,積極行動,主動作為,正在打造富有特色的城市更新“濰坊模式”。
“現下,我們都是集中供暖,小區環境衛生變好了,體育設施也有了,群眾心里都高興得很。”近日,濰坊寒亭區楊家埠旅游開發區二棉小區的田大姐,說起居住環境的變化時她喜笑顏開。


楊家埠旅游開發區紡織廠小區推進實施了供熱管網改造等一系列民生工程。
楊家埠旅游開發區二棉小區,上世紀90年代初建造,存在配套設施不全、原有設施老化等問題。楊家埠旅游開發區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提前謀劃、科學部署,投資240余萬元對二棉小區和紡織廠小區進行了改造提升,推進實施了供熱管網改造、雨污設施分流、墻體保溫、樓頂防水、通天然氣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從地下到地上、從樓內到樓外全方位實施改造,逐漸讓老舊小區蛻變成基礎設施完善、公共配套設施齊全、居住環境整潔的“新”小區,這些喜人變化讓居民們看在眼里,喜上心頭,幸福感、獲得感油然而生。
老舊小區改造只是濰坊市城市更新工作的一個方面。今年以來,濰坊市認真落實住建部《關于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中防止大拆大建問題的通知》要求,建立了市級聯席會議制度,印發了《濰坊市城市更新實施辦法》,制定了城市更新試點方案,接續出臺了資金、用地、保留建筑登記等有關政策,“1+N”城市更新政策體系基本建立。同時,加強與政策性銀行合作,爭取信貸支持。今年6月份,濰坊市被評為全國首批、全省唯一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從去年起,連續兩年入選老舊小區改造省級試點城市,累計爭取上級獎補資金約11億元。今年上半年,濰坊中央商務區項目獲批國開行山東行首個城市更新融資項目,授信金額64.95億元,在全國基礎設施類城市更新項目中位居第一。突出地方特色,濰坊市堅持用“繡花功夫”推動城市更新、品質提升,注重傳承地方文化、保留城市記憶,打造了坊茨歷史文化街區、楊家埠民間藝術大觀園、谷德茂商業綜合體改造等試點示范,為城市更新深入推進奠定良好基礎。
冬季清潔取暖 守護藍天白云
今年4月份,濰坊市成功爭創國家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項目城市,獲中央大氣污染防治資金9億元,計劃三年完成農村清潔取暖改造40萬戶。截至目前,濰坊市已完成農村清潔取暖改造20.9萬戶。
11月7日,濰坊市氣溫驟降,室外溫度只有四五攝氏度,但走進壽光市羊口鎮宅科四村村民張文英的家中,卻暖意融融。一個白色的燃氣壁掛爐掛在墻上,旁邊安裝著智能斷電開關和燃氣泄漏報警器。“現在屋里的溫度是25攝氏度,既干凈又衛生,只需扭動開關,熱水就會隨著暖氣管道溫暖整個屋子。”第一次使用天然氣取暖,張文英已然可以熟練地操作取暖設備。張文英告訴記者,現在村里很多村民改為使用天然氣采暖、做飯。
自11月7日降溫以來,羊口鎮宅科魯洋燃氣公司的工作人員冒著風雨挨家挨戶走訪,查看燃氣取暖情況,進行安全使用普及宣傳,確保村民們會用、用得安全。冬季取暖是民生大事。濰坊市推進的農村清潔取暖,關系到廣大群眾溫暖過冬,關系到大氣質量,也關系到能源生產和農民生活方式的改變。濰坊市制定了《濰坊市2021年冬季清潔取暖工作實施方案》,分解年度任務,科學選擇技術路線,明確補助標準;印發了7個技術指南,指導清潔取暖項目建設與運行管理,保障工程質量和運行安全。今年以來,濰坊市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積極研究解決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組織專家進行技術培訓指導,及時解答推進過程中遇到的疑問,不斷提高鎮街一線人員業務能力。嚴格項目質量安全監管,落實并發揮“雙安全員”制度,對項目全過程進行監管,實現閉環管理。建立督導調度制度,及時督導各縣市區項目建設進展,確保按照時間節點完成年度任務,保障項目安全穩定運行。
海綿城市建設 改善人居環境

寒亭區的口袋公園云霄園,加裝了海綿城市相關設施,可實現雨水綜合利用。

永春路的下沉綠地。
“這個是麻溝河治理項目,這個是永春路的下沉綠地,我們在口袋公園‘云霄園’,做了透水鋪裝和生態旱溪。利用小區、公園、道路的分散綠地對雨水進行源頭滯蓄,同時利用河道及周邊的綠地空間進行雨水集中調蓄,實現對城市雨水徑流的綜合控制與利用。今年夏天,暴雨過后,我市道路積水路段在逐漸減少。這得益于我市海綿城市建設帶來的城市基礎設施高標準提升。”近日,濰坊市住建局相關工作人員對記者說。
“濰坊”之名源自濰河,因水而生,向海發展,水是濰坊的命脈,做好城市水文章,特別是做好海綿城市建設對濰坊城市發展意義深遠。近年來,濰坊市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全力推進生態型、節水型海綿城市建設,促進城市建設向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方向轉型,著力打造綠色、宜居、品質城市。先后被評為全國節水型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為海綿城市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具備了加速推進、打造示范的基本條件。
2016年,濰坊市入選了山東省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當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的區域面積共55.78平方公里,主要包括玉清河片區、張面河片區、麻溝河片區和白沙河片區。
6月2日,財政部、住建部、水利部公布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競爭性評審結果,濰坊市以全國第3名成績順利入選,為全省唯一地市,獲中央獎補資金9億元。入選示范市以來,濰坊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領導為組長的海綿城市建設推進領導小組,市直有關部門和各區政府、有關開發區管委會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住建局,負責統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相關工作。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關于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和《濰坊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辦法》,從建設項目土地出讓和劃撥、兩證一書、施工許可核發等環節,對海綿城市建設相關指標進行嚴格把控,建立完善從規劃、設計、建設到監測、驗收的全周期海綿城市建設體系。
濰坊市組織技術團隊編制了《濰坊市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示范建設實施方案》,結合濰坊城市基本情況和建設優勢,明確了示范市建設的范圍、目標和總體策略,制定了示范片區建設與改造方案。印發了《2021年海綿城市示范建設重點項目建設計劃》,確定了中心城區2021年海綿城市建設91個重點項目,其中,坊子區13項,高新區29項,濰城區6項,奎文區12項,寒亭區24項,經濟區3項,市直項目4項。目前,已完工項目15個,在建項目29個,正在設計的項目47個。項目類型涵蓋建筑小區、城市道路、公園綠地、管網工程、調蓄池建設、排口與河道綜合治理。(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趙金鳳/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