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新時尚工業互聯網平臺,引入頭部企業與相關機構,促進行業高端要素集聚
青島時尚產業,因工業互聯網而“蝶變”
初冬的青島與全球時尚策源地——意大利米蘭,攜手打造了一場視覺盛宴。
在華夏基石(青島)國際時尚產業峰會暨中意時尚對接會上,米蘭時裝周官方主辦機構——意大利國家時裝商會作為合作嘉賓,帶領一眾2021年春夏米蘭時裝周的意大利設計師和品牌,與國內30家頭部品牌進行了深入交流。中國時尚大師張肇達和“意大利高定之父”羅貝托·卡普奇聯袂推出中意時裝設計師聯合大秀,中外模特共同演繹了120套“絲綢之路”主題服裝。
2020華夏基石(青島)國際時尚產業峰會中意時裝大秀。 柳棟 攝
這是將時尚作為城市發展目標的青島,與國際時尚之都米蘭的首次“親密協作”。
這場東西方的時尚碰撞,也理應被放在更深廣的語境中觀察——中國的奢侈品消費即將占到世界總額的50%,作為全球最大的時尚市場,全世界的時尚產業都在注目中國。在中國萬億級時尚產業崛起的大潮中,將時尚作為城市重要發展內涵的青島準備好了嗎?
中意時尚大師聯袂演繹別樣“絲綢之路”
擴大開放交流是推動中國時尚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途徑,作為第一個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建立合作關系的歐洲國家,意大利與中國有著深厚的傳統友誼。為了展示中意之間的友好交流、合作共贏,峰會設置了新絲綢之路環節。中國時尚大師張肇達和“意大利高定之父”羅貝托·卡普奇聯袂推出中意時裝設計師聯合大秀,中外模特共同演繹了120套“絲綢之路”主題服裝。

意大利設計師品牌服裝展。柳棟 攝
據悉,張肇達的發布會共有六個系列,分別為瓷器、茶葉、香料、地毯、絲綢、琉璃。嘗試將絲路上最為重要的六種中外貿易流通之物進行解構,以現代化的藝術噴漆貫穿整場發布,于57套服裝中營造出古道漫漫,風沙起舞的視覺,于T臺上,以創新的方式重現絲綢之路上悠揚燦爛、絡繹不絕的景象。
張肇達表示,本次發布會中的一套套服裝,不僅僅是時裝藝術之間的交流,更是一場思維意識之間的交換。正如絲綢之路上的一件件物品,它們不僅僅是商賈貿易之間的“互通有無”,更承載了各國之間文化與思想的互融。
羅貝托·卡普奇,1930年出生于羅馬,被稱為“意大利高級定制之父”“布藝雕塑家”“時裝建筑師”。Capucci時裝秀圍繞意式甜蜜生活為設計理念,呈現上世紀的甜蜜時代,也在積極探索新冠疫情后的新生活。
活動現場,多位意大利新銳設計師還共同推出了靜態展。
增長最快市場的時尚機遇
從時尚消費來看,中國已經是全球增長最快的時尚市場,中國的奢侈品消費即將占到世界總額的“半壁江山”。一位服裝領域頭部企業負責人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日本一直走在世界時尚前沿,但受總消費人口的限制,日本的市場和消費已經出現了‘天花板效應’,這恰恰是時尚和高檔奢侈品的消費窗口向中國轉換的契機。”
伴隨著更多新中產階層的誕生,中國能為時尚產業貢獻的銷售仍然有巨大的上升空間。
除了巨大的市場,中國還有全世界最完備的服裝制造產業鏈。
北服創新園總經理閆燕表示:“對于設計師和服裝企業而言,從設計到最終邁向市場,中間涉及面輔料供應、樣衣打版、服裝制作等多個環節,這個環節時間越短,設計轉化成商業的效率才越高,而中國能在全球領域做出最迅速的反應。”
2020年的新冠疫情,更是讓世界看到中國市場驚人的恢復能力,所以行業專家們都十分篤定,明年全球時尚行業的消費重點一定會是中國。
發展方向多元化品質化
不過,在“市場一片大好”的前景中,我們仍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因為,作為時尚產業的核心——紡織服裝行業,在2019年經歷了低迷。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更讓很多服裝企業“雪上加霜”。
“2019年被視為紡織服裝行業的‘至暗時刻’。因為很多上市公司、品牌公司大幅清庫、關店,很多外貿服裝加工企業裁員減薪。經過30年的快速發展之后,我國的紡織服裝行業遇到了歷史上從未遇到過的困境。”
上海紡織時尚產業發展公司創新與戰略中心主任汪浩然接受采訪時曾透露了一組數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從2017年4季度起,我國服裝銷售數字同比明顯下降,約為719.1億件,而到了2018年,這個數字又繼續下滑到540.6億件。
但有趣的是,2018年我國的服裝市場零售總額上升了7.8%,達到了2.08萬億元,同比增長率是我國自2014年以來最高的一年,同時中國的服裝商標零售注冊數在過去兩年當中,迎來了最快的增長,近兩年中這個數量增加了整整6倍。
為何會產生這種看似“矛盾”的市場變化?
汪浩然分析,一漲一跌之間可以發現兩個事實:第一,服裝其實在漲價,尤其是在三四線城市,服裝在快速漲價;第二,中國的服裝市場并沒有萎縮,而是龐大的銷售額被分散到了更多中小企業。
通過上面的數字可以得出兩個結論:第一,服裝產業發展方向變得多元化、品質化,零售渠道更加立體化。“對于中小企業尤其是獨立設計師來說,他們的好日子應該來了,所以,服裝產業現在面臨的時代,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青島的時尚路徑在哪里?
近日,知名時尚雜志Vogue中國發布了一份《新時尚之都指數報告》,作為中國內地除卻北上廣深外的“新時尚之都”,青島榜上有名。
報告分析,作為傳統紡織制造重點城市,眾多高質量服飾、紡織類企業、相對完備的產業鏈條是青島發展時尚產業的最大優勢。此外,近些年青島在夜經濟、時尚節會、博物館建設方面也頻頻發力,并取得顯著成效。
青島的服裝產業基礎到底有多雄厚?除了本地人都知道的,青島是諸多國際一線品牌、知名快消品牌的代工廠集中地。在紡織服裝產業的許多細分領域,青島都穩居國內甚至世界領先地位。
比如,青島即墨是全國最大的衛衣生產基地;又比如,青島民營企業海潤集團,是國內最大的絲綢產品生產和銷售企業之一。其投資生產的絲綢面料銷售量在高端市場(歐洲)排名第一,繭絲原料銷售量世界排名第二,是世界頂級品牌和日本高端和服面料的重要供應商。此外,青島還有以酷特智能為代表的、通過工業互聯網賦能的新型服裝品牌企業。
不過,正如前面分析,在國內服裝發展方向變得多元化、品質化,零售渠道更加立體化的當下,“代工”無法樹立真正的時尚地位,也面臨品牌代工廠轉移至東南亞等國的隱憂。在《新時尚之都指數報告》中,青島雖然入圍,但排名并不靠前,排在前面的有成都、杭州、重慶、南京、武漢、西安、長沙、天津。
正視差距才能彌補差距。旨在打造“時尚之都”的青島,在時尚產業方面,應該立足自身優勢,厚植土壤,匯聚新銳設計力量,培育一批具備市場影響力的時尚服飾品牌。在時尚消費領域,加大“首店經濟”“買手店”等商業發展力度,在時尚文化領域,鼓勵多元文化的集聚、交匯、融合,增強對年輕人的吸引力。
工業互聯網賦能時尚產業
此次峰會,讓人振奮的是國際時尚工業互聯網中心正式揭牌。
據了解,華夏基石將聯手國內外知名企業,成立國際時尚產業聯盟,建設基于工業互聯網的時尚產業集群,打造全新的時尚工業互聯網平臺。該平臺將致力于引入國際、國內時尚頭部企業與相關機構,促進面料研發、潮流設計、全球品牌等高端要素聚集,帶動青島本地時尚產業發展;構建集生產制造、技術研發、創新孵化、市場對接、生活服務于一體的綜合平臺,為聯盟成員提供涵蓋設計、面料、 品牌、生產、渠道、數據、供應鏈、金融等一系列產業賦能服務。
這個時尚工業互聯網平臺未來將實現的很多功能和服務,確實是眼下青島時尚產業急需解決的“短板”。
西方學者理查德·佛羅里達有個著名論斷:“有創造力的階層”會追求一系列特定的舒適性,包括咖啡館、美術館、音樂以及波西米亞式(即自由開放)包容氛圍。這些要素的密度,與知識工作者的數量、高收入、高人口增長的地理布局,正向關聯。
這種觀點對世界城市的發展產生了非常重大的影響。直接引發多座歐美城市改變“營銷”策略,重點展現城市寬松、愜意、自由、舒展的氛圍,以增強其對具備創造力的年輕人的吸引力。
青島不但具備深厚的時尚基因,而且更敏銳地捕捉到了中國時尚崛起的大勢。相信,通過越來越多的時尚產業塑造、時尚節會舉辦、時尚品牌集聚、時尚文化繁榮,青島對世界各地的創造力階層將越來越有吸引力。(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 萌)
更多新聞:
2020華夏基石(青島)國際時尚產業峰會暨中意時尚對接會舉行
國際時尚工業互聯網中心落地青島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29日訊 今天下午,以“新時尚·新格局·新希望”為主題的2020華夏基石(青島)國際時尚產業峰會暨中意時尚對接會在市南區舉辦。副市長耿濤出席峰會并致辭。
為給中國時尚行業發展指明方向,共建產業生態,峰會特邀“米蘭時裝周”的官方主辦機構意大利國家時裝商會作為合作嘉賓,與主辦方華夏基石、國內30家頭部品牌和多家意大利一二線品牌、新銳設計師共謀時尚產業創新發展。峰會現場,華夏基石在青打造的國際時尚工業互聯網中心正式揭牌。
活動中,作為合作嘉賓的意大利國家時裝商會,帶領一眾2021年春夏米蘭時裝周的意大利設計師和品牌,通過中意時裝大秀、設計師展覽、論壇、合作閉門會等形式,為中外時尚生態圈企業提供深度交流及產業合作的機會。
此次峰會上,國際時尚工業互聯網中心正式揭牌。據了解,華夏基石將聯手國內外知名企業,成立國際時尚產業聯盟,建設基于工業互聯網的時尚產業集群,打造全新的時尚工業互聯網平臺。該平臺將致力于引入國際、國內時尚頭部企業與相關機構,促進面料研發、潮流設計、全球品牌等高端要素聚集,帶動青島本地時尚產業發展;構建集生產制造、技術研發、創新孵化、市場對接、生活服務于一體的綜合平臺,為聯盟成員提供涵蓋設計、面料、 品牌、生產、渠道、數據、供應鏈、金融等一系列產業賦能服務。
意大利駐華大使館一等秘書斯特凡尼亞·康梅格諾、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會長曹甲昌、意大利國家時裝商會(CNMI)秘書長朱莉婭·加拉蒂及中國首席代表陳卓、華夏基石產業服務集團 CEO張文鋒等相關機構代表及行業專家出席活動。(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萌)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