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話,被很多人點贊:
保護自己的最佳方式,就是從來不高估自己在別人心里的分量。
不希望,不期望,不盼望,就沒有失望。
深以為然。
01.
記得曾經采訪過這樣一個女孩,她來自一個二線城市,家境優越。
大學畢業后,她放棄了父母在家鄉給她安排的優越的工作,跟著男友去了他老家附近的一所三線城市。
在那里,她沒有找到特別對口的工作,只好去了一家民企。
他和男友租了間小房子,沉溺在幸福的二人世界。
工作之余,她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花費了照顧和陪伴男友上。
每天一下班,她就直奔菜市場,給心愛的人買菜,然后回家,為他做美味可口的晚餐。
到了周末或節假日,他就買好禮物,和男友回老家看望他父母。
有一段時間,男友工作不順心,一氣之下辭了工作。
為了維持生活,她一邊工作,一邊利用業余時間做家教。
整整4個月,兩人的花銷全靠女孩一人支撐,但她沒有一句抱怨的話。
02.
盡管這種生活比她想像中的要辛苦許多,但她覺得這也許就是愛情的味道。
她甚至覺得,那些異地戀的人都是不夠愛,兩個人只有在一起,愛情才能開花結果。
那時候男友對她也是百般依戀,發誓愛她一生,等他們工作穩定了,買上了房子就娶她。
然而,還沒等到這份承諾的兌現,那個曾經說要愛她一生的男人,就告訴她“不愛了”。
輕描淡寫的一句話,給這段感情判了死刑。
分手之后,女孩覺得自己的世界都崩塌了,她不明白,為什么自己付出了那么多,換來的卻是一個最最痛苦的結局。
我們好像喜歡一個人的時候,都會不遺余力地付出。
似乎付出得越多,對方給自己的回報也就會越多。
孰不知,有時候愛得太滿,往往是一場災難。
你越是熱情,越不被珍惜,越是費盡心思去取悅一個人,那個人越有可能傷你最深。

這個世界上最難過的事情莫過于,你高估了自己在別人心里的位置,而對方也低估了你在他心中的重要性。
所以啊,別愛太滿,物極必反。
你得明白,愛別人,不要超過愛自己。
就像作家畢淑敏寫的:等著別人來愛你,不如自己努力愛自己。
03.
曾經看到有人在朋友圈感嘆:
小時候真好,天黑了就上床睡覺,一覺睡到大天亮,沒有噩夢,沒有惆悵;
沒有想念的人,也沒有因委屈而掉下來的眼淚,那個時候真傻,竟然盼望著長大。
是啊,好像長大成年之后,我們的快樂就逐漸變少了,而煩惱逐漸變多了。
我們失去了一些自由,收獲了一些成長。
我有個兒時的玩伴,小時候無憂無慮的,但成年后卻非常坎坷。
她的婚姻很不幸,結婚才兩年,丈夫就因一場意外而離世。
她一個人帶著年幼的孩子生活,后來父親去世,母親又患了抑郁癥。
她說:“那時候,我心里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孩子和母親都得依靠我,所以我一定要好好的。”
從那以后,她開始加倍地愛惜自己的身體,關注自己的內心,同時用微笑面著對生活的一切。
在她的感染下,母親變成開朗起來,女兒也健康快樂地成長。
如今母親身體好了,女兒也成年了,三個人經常一起聊天,一起逛街,一起旅游。
她們不僅是兩對母女,更是三個人生的摯友。
她說,雖然她沒有更多地享受到丈夫的愛,但她卻覺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女兒,也是最幸福的媽媽。
她還說,自己也想寫本書,名字也叫《我們仨》。
事實上,有時候我們感到不幸福,可能只是因為想要的太多,而忘了去發現已經擁有的那些美好。
記得楊絳先生說過: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愿以償。
沒有人過著如愿以償的順遂人生,所以比起羨慕別人,珍惜自己擁有的幸福才是最最重要的。
你若愛,生活哪里都可愛;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
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你若成長,事事可成長。
而當你學會真正愛自己的時候,你就會發現,生命里的每一個時刻都是有意義的。(作者|阿慧)
你認同作者的觀點嗎?生活中的你是一個愛自己的人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更多內容請關注“觀海·傾訴”頻道。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