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7日晚間,隨著民族管弦樂合奏《我的祖國》在永安大戲院奏響,“歷史的豐碑”民族音樂會進入到最高潮,這也意味著連續十場青島優秀劇節目展演正式收官。自6月26日至7月17日,“青島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劇節目展演”先后在青島市人民會堂、李滄劇院、永安大戲院、青話小劇場、城陽大劇院等劇場上演,各個區市的觀眾都可以就近觀展。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藝術處處長李珺竹表示,此次展演最大的亮點就是從硬件到軟件全部都是“青島”牌。20余天的時間里,10個青島本土演出團體上演了10部優秀劇節目,除青島九家專業文藝院團全部參演之外,中國海洋大學作為駐青高校代表也應邀參加了此次展演。青島文藝精品、本土演藝力量、地方特色劇種匯集到一起,用純粹青島實力展現島城演藝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激動心情。

民樂抒懷,全場皆經典
“歷史的豐碑”由青島演藝集團歌舞劇院、民族樂團、交響樂團、現代樂團、說唱團等聯手演出,這臺民族音樂會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主題,藝術家們用近三個月的時間進行了排練,精心編排了曲目,體現了青島各大藝術院團的藝術特色。音樂會曲目包含管弦樂合奏《慶典序曲》、配樂詩朗誦《春天的故事》、女聲獨唱《南湖的船,黨的搖籃》、二胡與樂隊《洪湖隨想曲》等作品,張莉莉、王廣鑌等優秀歌手獻藝,島城演藝名家仵翔的朗誦也非常精彩,民族管弦樂合奏《長城隨想》《絲綢之路》體現了民族音樂深沉大氣的藝術內涵。

指揮郭際介紹,“我們這場音樂會成功移植了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的管弦樂組曲,選取了四個樂章,以民族管弦樂的形式為大家呈現。音樂會另一個亮點來自配樂詩朗誦《春天的故事》,這也是少有的用民族音樂演繹配樂詩朗誦,通過音樂視頻和朗誦回顧中國共產黨的百年發展歷程。”整場音樂會緊扣主題,曲曲皆經典,為樂迷帶來內涵深厚、形式新穎的演出,贏得了全場熱烈掌聲。

亮點突出,心靈共振
“歷史的豐碑”民族音樂會也是“青島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劇節目展演”的收官演出,本次展演精選了青島舞臺藝術精品來再現建黨百年的光輝歷程,全面展示在黨的領導下我市廣大文藝工作者在藝術領域取得的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李珺竹表示,此次展演形式多樣,內容扎實,“演出形式上涵蓋交響樂、歌舞史詩、民族音樂會、京劇、話劇等多種藝術形式以及呂劇、茂腔、柳腔等地方劇種。尤其是地方戲,我們趁著這次展演的機會給青島的呂劇、茂腔、柳腔等地方劇種做個‘廣告’,希望培養更多劇迷。此次展演中,地方戲占了一半。而且我們還專門舉辦了一臺茂腔小戲薈萃,創新性的利用茂腔+小戲的形式,讓兩種藝術形式都走到臺前。”據了解,此次展演的柳腔《泉海謠》和茂腔小戲《五顆扣子》還分別入選了今年山東省第十二屆山東文化藝術節新創作優秀劇目評比展演及第四屆全省小型戲劇新創作優秀劇目評比展演。這對于青島市地方戲的發展也是一個很大的肯定和鼓勵。

本次展演的劇目內容也著力展現不同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艱難歷程。李珺竹介紹,“在話劇《黃金劫案》、京劇《紅燈記》、呂劇《黨的忠實兒子——劉謙初》、《民心安處是吾鄉》等劇目之外,我們還緊貼社會熱點,推出了養老題材的柳腔《泉海謠》、再現抗疫故事的茂腔《歸來》等劇目。這些劇目再現紅色歷史,貼近百姓生活,尤其是親歷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擊疫情等重大事件的觀眾,他們感覺就是在講自己的故事,所以特別容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與心靈上的共振。”親民的劇種、活潑的內容使得此次展演備受市民歡迎,初步統計,此次展演平均上座率75%,七千余位觀眾走進劇場,感受這些異彩紛呈的精品演出。(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米荊玉)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