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文章作者龔進輝7月8日傍晚在微博稱,與小沈陽直播白酒遭遇退貨,與葉一茜直播茶具只賣出個位數,與吳曉波直播,備了數十萬貨只賣了不到5萬,坑位數卻高達60萬。龔進輝感慨,現在請明星直播,簡直就是被詐騙。直播帶貨賠本賺吆喝的案例真實上演,消息一經曝出,便引發網友熱議。
網友評論:明星直播帶貨是一種廣告形式
網友此條微博下網友紛紛評論。有人說:現在直播就是刷單再退貨;也有人說:“直播電商”類似以前的電視購物,只是換了一種手段。另有網友表示,明星直播帶貨的本質就是請明星做廣告,不能把自己的調查決策缺失全部歸責到合作方。
一個叫“荷枝與此”的網友說:“絕大部分進明星直播間就是為了看明星直播而不是看買貨的。”這大概說出了很多人的心態。
直播帶貨已經存在很多年了,到了2020年,突然翻身成了香餑餑,而明星帶貨更成為一種潮流。究其原因,是因為特殊時期,明星的線下活動被迫按下暫停鍵,失去主要的收入,許多人都把目光對準大熱的直播帶貨領域,商家也看中明星的影響力,愿意花錢請明星。
據不完全統計,不久之前結束的618購物節,劉敏濤、秦海璐、鄭爽、李宇春、黃子韜等百余位明星紛紛亮相各大直播間或各大平臺電商晚會,而汪涵、劉濤、陳赫在內的明星更開設了自己的直播間。
網上還曬出了部分明星直播首秀的戰績:張庭在抖音首秀銷售額2.56億元、張雨綺在快手首秀銷售額2.23億元、汪涵在淘寶首秀銷售額1.56億元、劉濤在淘寶首秀銷售額1.48億元。僅從數字上來看,明星的咖位與銷售額之間似乎也沒有直接的關系。
明星們的積極入局離不開平臺的大手筆,比如淘寶直播推出了“啟明星計劃”,逐漸加大對明星引入的力度;抖音投入全站資源讓羅永浩帶貨直播打響頭炮后,吸引了更多明星加入這一行列。除了淘寶、抖音、快手等平臺外,央視、人民日報等傳統的央級媒體也加入到明星直播的大潮中。
分析:明星直播帶貨為何數據差?
是什么原因,導致火熱的明星直播帶貨潮流出現了反轉劇情呢?原因或許有以下幾點:
第一,商家壓錯牌,沒選對帶貨能力強的明星。
第二:明星不是專業電商主播,不懂買家需求。
從數據來看,只有幾個頭部主播帶貨能力強,且真正懂買家需求,像李佳琦、薇婭,他們都是先測評了很多產品,在團隊的協助下篩選過后,才決定賣什么貨,目標群體很明確。相較之下,明星的粉絲很多都是看熱鬧,去直播間幫偶像刷一刷數據,如果自家愛豆推薦的商品不是自己需要的,很多人就不會買,或者是買一下刷數據,過后又退了。
:直播帶貨亂象亟待規范
近期,隨著“直播帶貨”的持續火熱,流量注水、銷量造假、退貨率居高不下等爭議話題層出不窮。
日前,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稱,監測發現,今年“618”促銷活動期間消費維權負面信息中直播帶貨最火爆各方關注問題多。
從本次監測的輿情反饋來看,直播帶貨的“槽點”主要集中在五個方面:直播帶貨商家未能充分履行證照信息公示義務;部分主播特別是“明星主播”在直播帶貨過程中涉嫌存在宣傳產品功效或使用極限詞等違規宣傳問題;產品質量貨不對板,平臺主播向網民兜售“三無”產品、假冒偽劣商品等;直播刷粉絲數據、銷售量刷單造假“殺雛”;售后服務難保障等。
與部分消費者情緒化的集中“吐槽”“爆料”同步,相關政府部門、媒體對“直播帶貨”的持續與深度關注成為本次輿情監測的理性亮點。如近期國家網信辦等8部門啟動為期半年的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范管理行動、北京消協開展直播帶貨調查、人民日報評直播帶貨等,成為網友踴躍圍觀、進而深入詰問的熱點。
其中羅永浩、國美被中消協點名。
此前,多位網友稱,羅永浩直播間相同產品價格比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貴出不少,不符合直播間宣傳的“全網最低價”。經過比價發現,羅永浩團隊在直播中售價2448元的錄音筆,其他電商平臺只要2398元。一款臺燈,羅永浩直播間售價279元,而其他平臺上售價為269元。在直播中,老羅剛喊完“上鏈接”,多個平臺立刻給出了“低過老羅”的價格。“低過老羅”一時成為網絡熱詞。
6月24日,中國廣告協會發布國內首份《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范》,對直播電商中的商家、主播、直播平臺、MCN機構等主體的行為均作了全面的定義和規范。該《規范》從7月1日起實施。
明星直播是把雙刃劍,選擇什么樣的明星?想要達到什么樣的效果?是看一場的銷售業績還是看用戶的回購率?這些都是廠商在選擇明星直播時要考慮的問題。作為普通消費者,帶著一顆平常心,用娛樂的心態去看明星直播帶貨“有需要的東西買點兒,沒有需要的東西看會兒”就夠了。前幾天,我們熟悉的“電商主播”“帶貨網紅”有了正式的職業稱謂“直播銷售員”,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直播帶貨的規范。
你看過明星帶貨直播嗎?有沒有下單呢?和大家分享你的體驗吧!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