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威海市發展改革委獲悉,今年上半年,市級重大項目已開工277個,累計完成投資超過350億元,開工率超過94%,年度計劃完成率已超六成。抓落實、抓突破,甩開膀子加油干,項目建設整體呈現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

項目建設是經濟發展的“生命線”。年初,威海市確立了294個市級重大項目,總投資超過2327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45.6億元,項目數量和投資額實現了雙增長。目前,環翠區、高新區、經開區、綜保區等區市的項目開工率達到了100%,速度快、質量好,成為全市重大項目建設最直觀的關鍵詞。
夏日里,愛華海綠色圖文影像新材料生產線項目施工正如火如荼。只用了幾個月時間,項目廠房辦公區和倉儲區的主體、砌體、抹灰施工均已完成。
“按照現在這個進度,我們能提前完成階段目標。”愛華海綠色圖文影像新材料生產線項目對外發展部部長王清玉說,雖然因為疫情原因,項目今年2月才完全“步入正軌”,但建設進度反而更快了幾分。按照計劃,首批設備將于10月進駐,年底建設完成,明年5月即可實現試生產。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和基石,今年,威海市委、市政府也將先進制造業列為需要高度關注、著力解決的重點問題之一。愛華海項目的建設進度,成為全市先進制造業項目快速建設發展的一個縮影。上半年,全市127個制造業項目已經開工121個,開工率95.7%,開工率居各行業項目前列。
聚焦七大產業集群和十條優勢產業鏈,威海市繼續堅持“鏈”上驅動,通過研究分析每個制造業項目上下游供應需求,關注項目帶來的帶動作用,在項目引進和建設上向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上傾斜,做好聯動文章,達到“1+1>2”的效果。高新區醫療器械產業園內,聯橋VR+3D感知與智能交互類醫用材料項目正在進行基礎施工。項目建成達產后,不僅將實現10億元銷售收入,更能實現后移動時代高端醫療電子產品的智能化,同園區其他企業一起,進一步叫響威海醫療器械制造業品牌。

在制造業項目之外,其他行業項目開工率同樣速度超前:城建項目全部開工,28個制造業服務平臺項目已有26個開工建設,完成投資率近八成,現代服務業和社會民生等項目開工率也均超過90%。早開工促進早見效,全市重大項目建設進程風頭正勁,新動能培育勢頭高漲。
項目的“開足馬力”,離不開“店小二”在背后的加油助力。在威海市發展改革委業務科室的電腦上,不停更新的市項目管理服務平臺活躍在最前端。堅持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責任時效化的工作機制,威海市對列入重大項目庫的項目實施“亮燈”管理,安排專人跟進,推進項目建設的“全過程服務”。
今年,威海市將294個市級重大項目分解到18個市直部門、單位,搭建起項目建設“市政府分管領導+行業主管部門+項目所在區市”的“組合班底”,更加有針對性地督導和服務項目建設。

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的工作理念,市、區、鎮街負責人開展“三級聯動”,推動一支支“小分隊”從辦公室走進項目現場,通過調研服務,建立起專門的工作臺賬,定期督導推進,全力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土地、資金、手續等一系列問題,“全程代辦”“綠色通道”等成為項目推進過程中的常態。
“我們正在調整項目庫,將更多有潛力、有前景、有效益的項目充實進來,提升重大項目整體質量。”威海市發展改革委相關科室負責人表示,年內力爭完成投資550億元以上,投產項目達100個,帶動全市經濟實現更好更快發展,為城市發展增添“內生動力”。(Hi威海客戶端記者 匙亮/文 孫大偉/圖 部分圖片為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