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廊之中學習黨史、朗讀亭里閱讀書籍、吧臺座椅歇腳閑聊,在山東滕州龍泉街道,融合多種功能的“黨群服務站”吸引著市民駐足,這一場景讓就讀于青島理工大學的建筑學學生孫暢十分激動。“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看到自己參與設計外觀的黨群服務站,從藍圖變為現實,服務家鄉父老,心里特別高興!”
黨群服務站主體采用方塊組合,與周邊建筑群相融合,體現方正端莊的城市姿態;與黨群服務站相連的黨建長廊采用扭轉的框架,高低錯落之間體現了建黨百年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發展史,凸顯百年建黨歷久彌新的恢弘氣勢。整個方案使得人們在此駐足觀賞時沉浸其中,感受著建黨百年光輝歷程。

為了這個方案,孫暢跟著當地相關負責人整整奮戰了一個夏天。白天討論方案、匯報成果,晚上深化修改、調整設計,2020年暑假,孫暢與當地團隊一起每天踏勘場地、了解信息、策劃方案,結合紅色元素與家鄉特有的文化元素,運用所學專業知識,設計了多套建筑方案,用設計語言搭建起自己與組織方溝通的橋梁。“第一次參加實地建設的項目,既是一次難得的機會,也是一種挑戰。”在這個過程中,孫暢深深感覺收獲和成長。
滕州市龍泉街道特地發來表揚信,對孫暢的突出表現和奉獻精神表示感謝。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近年來,青島理工大學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精心構建“1233”實踐育人體系,為學生能力提升持續“蓄能”,引導學生把更多的青春力量注入到基層,投身到家鄉各領域發展建設中。(文/王明慧 通訊員/曹玉潔)
實習編輯:李正玉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