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家燕”不負桑梓,“歸巢”筑夢青春。2020年暑假已經過半,有的已近尾聲,對高校學子而言,幾乎每個暑期都是參與社會歷練、奉獻青春的大潮期,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完全滅絕,給社會實踐帶來挑戰或阻滯,但來自“象牙塔”的時代新秀仍堅持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駐青高校,不少大學生在這個特殊的暑假從身邊事做起,結合自身專業,發揮“智庫”或“示范”作用,勇承重載,主動承擔起新時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你今年參加社會實踐了嗎?本期觀海新聞教育頻道將開通“2020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征集”活動,歡迎將你在這個暑期所開展的社會實踐,以文字+照片、視頻的方式上傳,我們將擇優分享。
出場人物:青島理工大學 商學院 周康
周康是青島理工大學商學院統計191班的學生。7月底,周康回到家鄉安徽省銅陵市郊區陳瑤湖鎮蝦溪村時,村里已經連下了半個月的雨。看著不斷上漲的河水,他不禁回想起2016年家鄉的堤壩曾經決堤,給村民們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當他聽父親說堤壩前幾日也曾決堤導致村內部分農田被淹沒時,他再也坐不住了,他想:“2016年,我還是個初中生,年齡尚小,還不能為村民們做什么,可現在我已經成為了大學生,理應勇承重載,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于是,“00后”的周康主動聯系了村委會,請求加入到家鄉抗洪救災志愿者隊伍中,并將抗洪志愿服務作為了自己暑期社會實踐任務。
周康承擔的抗洪志愿服務主要有兩方面的工作:一、每日和村里的黨員干部一起開展排查隱患、清淤清障、防洪宣傳等工作;二、定期總結村里的防汛抗洪工作,并提出一些針對性的抗洪意見。村里有一大一小兩個堤壩,大堤壩由軍隊接管,保護村民安全。周康每天的工作主要圍著小堤壩開展,工作時間從早上6時持續到下午6時,周康需要和村里的黨員干部一起,上下午各巡視一次,其余時間則要守在道路被淹處值班,防止車輛行人蹚水發生意外。“如果遇上雨天,就需要停止值班,到堤壩上駐守。駐守堤壩,一是看水位有沒有過高,二是看堤壩的土有沒有松動,三是要仔細巡視有沒有其它地方出現管漏。”周康說。
堤壩駐守工作并非沒有危險,因連日下雨,周康巡視堤壩必走的那條小路已經泥濘不堪,邊緣處甚至發生了坍塌,一著不慎便會滑落壩下,落入湍急的河水,但周康從沒有一天遲到早退,并根據自己的工作實際,及時向村委會提出抗洪建議。周康用自己扎實的工作獲得了村長和黨員干部們的一致認可。
伴隨著雨季的結束,周康順利地完成了本次服務工作。周康說:“這一次志愿工作,讓我充分體會到了軍隊和人民的魚水情,也讓我體會到了基層工作人員的職責與堅守。雖然工作辛苦,但在工作過程中的每一秒,我都能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我身為大學生個人價值的體現,能夠守衛家鄉、守衛祖國,我很驕傲,也很自豪。這也是我這個暑假最有意義的社會實踐。”
周康的一舉一動,不僅體現著他的殷殷愛國情,也踐行著他的青年報國志。我們相信,每一位中華兒女“戰”在一起,團結在一起,必然能夠打贏這場防汛抗洪的硬仗。(青報全媒體記者 楊海濤 通訊員 王儷燕 薛誠 曹玉潔)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