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2021年7月23日10版
(點擊版面查看更多內容)
(點擊版面查看專題)
布局1000余個智能化、智慧化項目,深度挖掘數據價值——
億聯科技:讓建筑會“思考”
■數字城市的賽道上,在華為、阿里、騰訊等巨無霸之外,用研發和技術構筑“護城河”的中小玩家仍有廣闊的天地
■建筑信息、能源管理、安全管理、運維管理等系統偏向“單場景智能”,建筑數據大多處于“沉睡”狀態,無法有效地綜合處理和分析
大樓的業主關心入駐企業的經營狀態,園區管委會在意入駐企業的經濟指標和投資動向。
這些需求如何用數據分析來達成?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模型,根據用水、用電、停車、訪客乃至加班時長等信息,快速沉淀出大量有價值的園區產業發展和企業生產經營數據,發現企業面臨經營問題時可以早期介入。
數字化正在重新定義建筑,也重新塑造城市。
每一個到訪者都會對山東首個AI智控生態總部大廈——經控大廈印象深刻。這個位于西海岸的“聰明”大樓,能為刷臉進入的訪客直接分配電梯,精準顯示停車場占用率,智能調控空調和照明,發現異常還可自動報警……整個樓內設備能夠始終保持高效、節能的運行狀態,背后是青島億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智慧大腦”——億聯云平臺。

億聯科技的智能建筑管理系統。
隨著千行百業提速數字化轉型,這家青島人工智能物聯網企業迎來“爆發窗口”。今年3月,從新三板轉向A股的億聯科技在青島證監局進行輔導備案登記,開啟沖擊IPO之路。
智能建筑的操作系統
長久以來,建筑信息、能源管理、安全管理、運維管理等系統偏向“單場景智能”,建筑數據大多處于“沉睡”狀態,無法有效地綜合處理和分析。
作為基于AIoT的智慧園區、智慧社區解決項目及數字服務商,億聯科技直擊管理體量大、管理粗放、信息孤島、數據不可見等核心痛點,開發出億聯云平臺,將各個相對孤立的系統融合,讓建筑本身成為實時連接萬物的智能終端。
如果形象地比喻,億聯云就是一套智能建筑的操作系統,將原本互不相連的消防報警、安防監控、門禁、停車、能源管理等系統集成在一起,實現對數據的深度挖掘和利用。
目前,基于億聯云平臺的智能建筑管理系統,利用BIM技術將建筑物的外景基礎結構進行仿真還原,實時連接建筑內的物聯網設施,相當于在云端復制出一個數字孿生建筑,為管理者提供更加直觀便捷的數字化整體服務。
此外,平臺不僅可以按照主要功能分區以模塊組合的形式最直觀地展示給管理者,同時還支持管理者指定建筑物某個樓層,通過浮窗統計查看當前樓層設備的運行情況。
人工智能與物聯網融合
深挖數據背后的價值,越來越離不開人工智能的支撐。
億聯科技已經把目光瞄準了人工智能與物聯網的融合,即人工智能物聯網(AIoT),讓建筑變得更加會“思考”,打造有智慧的園區生命體。
“在人工智能領域,曠視科技、格林深瞳、青島以薩等都有各自強大壁壘。作為系統集成商和智慧化服務商,單系統的人工智能不是我們的方向,我們做的是跨系統交互的算法。比如根據人臉識別和深度學習,結合門禁、梯控、視頻監控等系統數據,可以計算出大樓實時滯留的人員情況,在以人為中心的理念下優先保障樓宇內人員舒適高效的辦公體驗,更加精準地調控電梯、空調、照明等系統,降低建筑能耗。”億聯科技智慧園區事業部總經理牟偉表示。
如今,“智慧大腦”不僅滲透到建筑建設與運營的每個細節,還可以為園區提供精準化服務與科學化決策。
億聯科技智慧園區事業部副總經理王津告訴記者:“對大樓的業主來說,他們會關心入駐企業的經營狀態,比如能不能及時交租,會不會影響后續招商。對園區管委會而言,他們更在意入駐企業的經濟指標和投資動向。但在以前,這些很難用數據去量化和分析。現在,億聯云基于人工智能算法模型,根據用水、用電、停車、訪客乃至加班時長等信息,快速沉淀出大量有價值的園區產業發展和企業生產經營數據,發現企業面臨經營問題時可以早期介入。”
以濟南一家園區為例,通過億聯云平臺對入駐企業精準畫像,有針對性地進行監測和預警,避免了優質企業的流失。
除了智慧園區,億聯科技還切入智慧社區,面向黨員群眾和企業創新打造了“黨群e家”智慧平臺,將“群眾吹哨、街居響應、部門報到”機制作為平臺建設的主線,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米”,有效助力數字城市建設。在去年疫情防控期間,2000多家企業被納入平臺管理,通過“吹哨”機制,解決了一批企業在復工復產方面存在的實際困難。
數字化賽道的先行者
在數字化賽道上,手握資本和技術優勢的科技巨頭打包數字城市建設項目逐漸成為常態,比如華為城市智能體已經在成都、福州、南昌以及青島西海岸新區落地。
但數字城市又是一個復雜的生態體系,在華為、阿里、騰訊等巨無霸之外,用研發和技術構筑“護城河”的中小玩家仍有廣闊的天地。它們有的擅長應用層,有的做服務器、存儲、攝像頭、傳感器等硬件,有的專注于軟件開發,各有獨到之處。從2003年成立伊始就布局智慧社區、園區、酒店、電力等智慧化業務的億聯科技,就是這盤棋局的先行者。
“億聯科技與科技巨頭更多是生態合作伙伴的關系,而非直接競爭者。華為、阿里做的是數字城市的頂層規劃,但是在智慧園區、智慧交通、智慧環衛、智慧城管、智慧政務等垂直領域,他們也會和我們這樣有能力的企業合作建設。”億聯科技市場部負責人臧昊天表示。
在信息系統集成領域深耕多年,億聯科技與華為、阿里等云服務提供商開展了云計算、云安全等合作,是華為智慧園區領域沃土數字平臺應用開發伙伴,與大華股份、海康威視等主流智能硬件廠商也建立了長期合作基礎,能夠快速實現各個系統的無縫連接。
同時,億聯科技積累了1000多個項目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經驗,對園區、酒店、地產、學校、醫院等不同場景的智能化需求了如指掌,可以進行定制化開發。其承接的智慧園(社)區項目案例包括人民大會堂、復星南方總部、山東大學、東方時尚中心、青島西海岸創智產業園、黃島福朋喜來登大酒店、濟南華泉萬象天地、河北廊坊大廠民族宮等,遍布全國各個城市。
深諳“標準=話語權”的億聯科技還是行業標準的制定者,主編了國家首個智慧園區行業標準——《綠色智慧產業園區評價標準》(T/CECS 774- 2020)。
在工信部今年發布的2020-2021年度物聯網示范項目名單中,億聯科技基于AIoT的建筑物聯網可視化平臺入選。中國科學院《互聯網周刊》發布“2020年度中國AIoT企業TOP100”榜單,億聯科技也憑借“基于AIoT的智慧園區、智慧社區的解決方案及服務”,與華為、海爾、海康威視、商湯科技、云從科技等明星企業一同入選,足可見其技術實力。(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曉峰)
責任編輯:孫源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