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資本”破局青島醫藥產業
首屆中國醫藥財富大會上,500多位領軍人物和行業精英碰撞思維、探索路徑、深化合作,搭建青島醫養健康產業鏈與外部企業及金融資本對接商洽的平臺

■7月23日,首屆中國醫藥財富大會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周曉峰 攝
隨著一場國內醫藥界重磅聚會的召開,青島再次集聚人們的目光。
7月23日,以“聚焦金融前沿,融匯產業資本”為主題的首屆中國醫藥財富大會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來自醫藥大健康產業和投融資機構的500多位領軍人物、行業精英,就醫藥企業資本化、后疫情時代醫藥投資動向、創新藥物發展機遇等行業熱點話題碰撞思維、探索路徑,同時多個醫藥產業基金啟動,搭建青島醫養健康產業鏈與外部企業及金融資本對接商洽的平臺。
醫藥產業閃耀資本市場
無論是復星醫藥、上藥國風、步長制藥等藥企,還是民生證券、中信建設證券、上交所、深交所等機構,都提到了資本對醫藥產業的驅動。
從國內醫藥VC/PE投資來看,去年一級市場在醫藥健康領域投資規模高達270億美元,同比增長17%;投資項目數量1422個,同比增長20%。從上市數量來看,去年共有76家境內醫藥和醫療器械公司成功上市,覆蓋了科創板、創業板、主板、港股和美股,上市數量創下了歷史新高。
截至7月22日,科創板共有313家上市公司,總市值5.38萬億元。其中,生物醫藥企業76家,占比24%;市值1.35萬億元,占到科創板總市值的四分之一。青島四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中,兩家(海爾生物和海泰新光)都屬于生物醫藥領域。
“科創板已經成為優質生物醫藥企業的主要上市地之一。”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公司監管部總監王升義表示,“從細分領域來看,科創板生物醫藥板塊涵蓋了創新藥、高端仿制藥、醫療器械、體外診斷、生物制品和臨床試驗服務等領域,吸引了一批重點介入癌癥、艾滋病、乙肝、丙肝、新冠肺炎等疾病的公司,產業聚集效應逐步形成,正在成為新興的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生物醫藥企業上市中心。”
中信建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銀行業務管理委員會董事總經理劉連杰介紹,醫藥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行業特點以及公司發展的階段,來選擇適合自己的上市路徑。比如創新藥企業,不管有沒有收入和利潤,只要市值超過15億元就可以在新三板掛牌;如果市值超過40億元,可以考慮在科創板上市;其他一些傳統制藥企業和連鎖企業,可以選擇在創業板和主板上市,資本化選擇越來越多。
創新藥邁向2.0和3.0
在新藥審批審評提速、醫保談判、集采等醫改政策下,過去靠仿制藥打天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創新藥及創新技術已成為產業資本重金追求的“寵兒”。
相比傳統醫藥企業,創新藥企業更關注雙抗、ADC、CAR-T等前沿技術,以腫瘤、神經精神類疾病、心血管、呼吸等領域為重點。不少新生代創新藥公司成立不到十年,其中百濟神州、信達生物、君實生物等為佼佼者。
“中國生物醫藥創新逐步從1.0階段邁向2.0和3.0階段。在1.0時代國內企業只敢去跟進國際上已經成熟的靶點,但現在許多企業已經在雙抗、ADC、基因治療等新興技術領域進行研究,并探索mRNA、蛋白降解等前沿技術,一部分企業進入了‘無人區’。”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吳以芳說。
國際化也是中國創新藥發展的主旋律。在疫情之前,很少有中國疫苗企業做過海外臨床試驗;如今,中國已有多支新冠疫苗在海外開展臨床試驗,并在當地生產供應。同時,跨國藥企與國內創新藥企業的項目合作也日益頻繁,頭部企業的研發幾乎都是在全球同步開展的,過去一例臨床研究費用幾萬元,現在則是幾十萬元起步。
復星醫藥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2020年與BioNTech達成戰略合作,布局mRNA疫苗領域。吳以芳透露了與德國公司合作引進的基于mRNA技術平臺的BNT新冠疫苗的最新進展,“這款疫苗已經在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和中國臺灣獲批,中國內地還在審批過程中。我們也期待這樣一款非常高效、安全的疫苗能夠盡快服務于民眾。”
民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馮鶴年認為:“當前中國醫藥企業與各國的創新藥項目許可和合作開發日益活躍,在創新+國際化政策的大背景下,研發能力、商業化、人才、市場布局以及資本的全球化都將是未來國際化戰略成功的關鍵要素。”
發起百億元產業基金
青島的醫養健康產業基礎雄厚,在醫藥器械制造、海洋藥物研發方面具備顯著優勢,正致力于打造中國的“藍色藥庫”、醫養健康勝地和國際健康養生宜居名城,擁有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康復大學等健康養老領域的頂級平臺。這也是首屆中國醫藥財富大會落戶青島的重要因素。不過,相比北京、上海、蘇州、廣州等城市,青島生物醫藥產業還有待進一步提速,尤其是創新藥領域需要更多突破。
眾所周知,生物醫藥產業是典型的投入高、風險高、回報高、周期長的新興產業。研發一款創新藥,往往需要兩個“10”,一個是10億美元,一個是10年時間。以杰華生物投產的治療乙肝生物新藥“樂復能”為例,整整“十八年磨一劍”。一家多年才可能盈利的生物醫藥公司,不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金融資本的賦能。
“生物醫藥行業如果要有一個大發展,一定要和資本深度融合,因為這個行業本來就是高門檻、高投入、高風險、長周期、高回報,與資本市場的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特性是天然相契合的。”深交所綜合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員、場外市場辦公室主任王曉津認為。
推動醫藥大健康產業與金融資本的更深度對接合作,正是青島生物醫藥行業破局的關鍵所在,也是本次中國醫藥財富大會的重要使命。
在大會簽約環節,一批戰略合作項目落地,搭建了醫養健康產業與金融資本合作發展的新平臺。其中,中國醫藥物資協會與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城陽區人民政府簽署三方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國內優質醫藥企業在青島開展產業、技術、人才、資本合作。中國醫藥物資協會的上市公司會員與青島市、城陽區政府產業引導基金以及城陽區國有平臺公司共同發起成立青島醫藥健康產業投資基金,重點投資醫藥健康領域優質項目。城陽區與青島醫保城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小喬機器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達成投資合作意向。中國醫藥物資協會與民生證券及部分醫藥大健康企業共同發起總規模100億元的健康產業基金,聚焦醫療大健康領域,挖掘、儲備和培養更多早期優質項目,為醫藥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資本動力。
“百億元的產業基金將助力青島本地醫藥企業上市,同時也通過基金招商方式引進成熟醫藥企業和上市企業落地,打造更有競爭力的醫藥健康產業集群。”市民營經濟局局長高善武表示。(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曉峰)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