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郵遞員給兒子送北大錄取通知書#話題沖上熱搜
人民日報、海南日報紛紛報道海南省海口市的郵遞員盧志強30年來工作在投遞一線
無數錄取通知書由他送達考生手中
最近,他投遞了一封特別的錄取通知書
這封快件從北京大學寄出
收件人正是自己的兒子盧海山
一次“特別的投遞”
“滿滿的幸福!”“為這家人開心!”“隔著屏幕都嗅到了幸福!”“職業生涯中最幸福的一次投遞!”網友紛紛評論。
盧海山的父母均為郵政一線員工,父親盧志強從事郵政工作已有三十個年頭了。每逢高考錄取季結束的七八月,來自全國不同高校的錄取通知書都會抵達夫婦倆所在的攬投站,由二人經手投遞到當地考生的手中。
過去,作為郵遞員父親,盧志強見證了無數考生簽收心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時一家人的喜悅場景;而現在,他將帶著郵遞員的責任,以及作為父親的驕傲與喜悅,完成自己職業生涯中最特別的一次投遞。

7月25日,投遞員盧志強一大早就來到郵政投遞站分揀快件
盧海山畢業于海南省海南中學,在今年6月的高考中,他以優異的成績被北京大學元培學院錄取。

盧志強看到兒子報考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快件后開心不已
7月25日上午,盧海山和母親早早就接到了父親的微信:“北大通知書已經到了,今天正好我來送。你們等著,馬上就到。”雖然早已得知了錄取結果,但是對于盧海山來說,在等待這次“特別的投遞”的過程中,還是懷著一種別樣的期待與喜悅。

盧志強將錄取通知書快件裝進工作包里,準備外出投遞

盧志強拿著快件小跑上樓
盧志強敲開家門,像無數次面對簽收通知書的考生時所做的那樣,嚴格按照錄取通知書的簽收流程,仔細查驗了兒子盧海山的身份證和準考證后,頗具儀式感地將快件鄭重交到了他的手中。

一家三口一起拆開北京大學錄取通知書
“感覺特別酷”
2020年夏天,盧海山參加了北大暑期學堂,那是他第一次與北大的自由與包容親密接觸。“北大比較多元,感覺各種類型的人都可以在北大過自己喜歡的生活。”
由于疫情的影響,所有的課程與活動都改為線上進行。沒能親臨燕園,成為了盧海山心中一個小小的遺憾。
幸運的是,在高考沖刺階段,他收到了一份來自頤和園路5號的小禮物——北大招生辦為暑期學堂的每位營員郵寄了一本“2021 高考百日征程”筆記本。于是,盧海山將自己關于北大的暢想,以及每天的心情以日記的形式記錄在這個筆記本上。
日記越寫越厚,他與燕園的情感聯結,也越來越深。

“2021高考百日征程”筆記本
盧海山說,真正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開啟錄取通知書上古樸端莊的“大學堂”牌匾時,許多關于高三的回憶、筆記本上收錄的百日沖刺時關于北大的“碎碎念”,一時間齊涌上心頭,“有種終于交上完美答卷的輕松感”。
對于能收到父親親手遞送的錄取通知書,盧海山難掩自豪與開心,“感覺特別酷,有一種其他考生都沒有體驗過的專屬于少年的驕傲!”

“想嘗試更多條路”
盧海山自小成績優異,各科發展均衡,酷愛閱讀,喜歡將吹長笛、鉆研魔方作為學習之余的調劑。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從小學開始,他的學習與生活基本全靠自己規劃,這也讓他從小就養成了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與極強的自覺意識。

在填報志愿時,北京大學元培學院引起了他的濃厚興趣。
北京大學元培學院成立于2007年9月,取名自北大老校長蔡元培先生,作為北大本科教育改革的“試驗基地”,元培學院以“加強基礎、促進交叉、尊重選擇、卓越教學”聞名。
“我想嘗試更多條路,遇見更美的風景!”對于進入元培大家庭后的學習與生活,他充滿期待。

暑假期間,盧海山已經開始著手自學數學分析、高等代數等大學數學課程。即將進入大學的他對于自由多元的燕園生活已經有了初步的規劃,“希望可以在燕園遇到更多有趣的人,交到更多朋友。也期待自己可以在學術上找到屬于自己的方向,潛心鉆研,為人類文明做出屬于自己的貢獻。”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這位少年對燕園最初的印象與期待。
“選我所愛,永不設限”,則是燕園為歡迎四海學子所作的莊重承諾。
(來源:海南日報 人民日報 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