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熱愛’,我走進了教育。我要帶著‘愛’,走進孩子們的心田。”胡曉梅在日記本上這樣寫道。生于教師之家的她,兒時受母親影響便立志要成為一名人民教師。1999年畢業,胡曉梅順利站上了三尺講臺。同事眼中的她,文靜執著,仔細打磨、斟酌每一個課堂細節;家長眼中的她,認真負責,構架起家校溝通的橋梁;學生眼中的她,細心溫柔又嚴格要求……這一切都只是源于胡曉梅對教育事業的“熱愛”。

受母親影響從小埋下當老師的種子
胡曉梅所工作的青島升平路小學,正是當年她母親工作過的學校,現如今學校照片墻上還有她母親的照片。“當時經常跟著母親到學校,跟她一起見證了學校的改擴建,跟母親一樣對這所學校充滿了感情,也體會到了母親的不容易。”胡曉梅說。母親工作忙,學校里做不完的工作,批改不完的作業會帶回家,“當時看母親批改作業的樣子就很‘神氣’,就有了對教師職業的向往。”畢業后,原本學習工商行政管理專業的她,恰好被改派到了學校,成為了一名英語教師。
初為人師,她讀到一段話:“一位合格的教師,就是一盞燈。他的光不一定耀眼,但是一定能夠長久地照耀著人生的道路。”從那一刻起,她就想要做這樣的一盞燈。她堅信“只有學習精彩,生命才會精彩;只有學習成功,人生才會成功。”因此,她堅持做到每天至少讀一個小時的書,不斷充實自己。
用真心換真心踐行老師教育使命
在胡曉梅看來,老師最重要的使命是育人,是培養孩子長遠發展的品格、習慣與能力。對于教育事業的熱愛,讓她更加真誠地對待自己的學生,關心愛護每一名學生。胡曉梅曾中途接手過六年級的一個畢業班。班上有名孩子上課睡覺、成績不好,全校出了名的調皮。她從思想入手,做一個耐心的“聽眾”,了解孩子的情況,進一步從方法上下功夫,幫孩子補課,給予耐心指導。畢業考試時,這名孩子終于拿到了合格的成績。
常年擔任畢業班教學,胡曉梅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孩子。她堅持用真心換真心,用愛心去呵護。“孩子是有感情的,自己的用心會得到孩子的認可。孩子的英語學習興趣、學習習慣也就會逐漸被培養起來。看到孩子的成長與變化,自己也會有滿滿的成就感。”
孜孜不倦追求將專業做到極致
工作以來,胡曉梅一直擔任英語教學工作。“愛”與“責任”讓她明確了自己的使命:“讓每一個孩子在英語學習方面有長足的發展”。為了這個目標,她立足教學一線,探索英語教學的藝術,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她多次在市區公開課、開放課上展示教學魅力,撰寫論文發表在國家核心期刊,還被評為“山東省教育科研優秀教師”、“青島市優秀教師”、“青島市教學能手”、“青島市青年教育優秀專業人才”。2013年,她借調到李滄區教育研究發展中心做兼職科研員,參與李滄區多彩市級課題研究、全區規劃課題、教師小課題的管理工作。參與的市級重點課題順利結題并獲青島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深入80余所中小學、幼兒園進行開題論證指導;為學校開設課題專項培訓,推動了研究型教師隊伍的建設。
2017年,她重返校園來到了升平路小學,創建了“Fun-glish情智英語工作室”,帶領英語組的老師們加強英語教學研究。她帶領全體教師開展“升悅課堂”研究,定期組織優秀教師進行經驗分享,工作室老師先后執教青島市公開課、優質課。2020延時開學期間,工作室創設“常規+主題”、“線上+線下”的多樣態“云端學習”,開展花式英語秀、“云旅行”、繪本閱讀、創意表達等英語學習活動,用興趣引領學生自主學習,贏得學生的喜愛和家長的認可。工作室被李滄區教體局評為“黨員先鋒崗”。(青報全媒體記者 王世鋒)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