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7月31日訊 為樹立更高標準、更高追求,心無旁騖搞好體悟實訓,精準務實開展調查研究,青島市第六批赴深圳體悟實訓隊創新開展“青深智匯坊”活動。帶著問題走訪調研,請相關領域專家來解答,將更多的“深圳經驗”悟透,吸收消化轉化成“青島實踐”。
帶著問題,精準開展專題調研
深圳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40多年來,開放始終是深圳的最大特點和優勢。持續選派青島干部到深圳體悟實訓,很重要的一條,就是通過體悟這座城市的開放特質,提升自身的開放理念。除了沉浸式當好職員,青島市第六批赴深圳體悟實訓隊臨時黨支部還鼓勵每名實訓干部全方位地了解深圳、解剖深圳,用心體會這座城市發展背后的內在邏輯。

調研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
“雖然深圳沒有農村和農民,但深圳農業卻處在引領的位置,尤其是涉農企業、科研院所在這里集聚,全方位推動了深圳農業科技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了現代科技農業發展‘深圳模式’?!苯涍^一系列調研,體悟實訓干部盧穎對此感受頗深,近年來,深圳的農業試驗田、產業研究實驗基地等一直面向全球招商,誠邀世界高手來深“種田”。但這不是一般的“種田”,而是打造最嚴、最優、最好耕地保護利用先行示范區,成為走在全國最前列的農業創新試驗田。“調研之前,我就列出了五六個問題,‘深圳農業為什么可以引領?’‘農業科技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青深農業發展合作點在哪里?’”也正是提前備足功課,帶著問題,體悟實訓干部盧穎的青深智匯坊調研才更聚焦、更精準。
今年以來,碳達峰、碳中和成為“熱詞”,為了弄清楚內涵要義, 7月20日,青深智匯坊“小分隊”走進深圳排放權交易所,上了一堂生動且深刻的“環保課”。碳排放權交易是一種政府為實現碳排放控制目的所采用的市場機制。經過調研學習,體悟實訓干部們了解到,碳達峰背后的綠色發展,不是抽象概念,而是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的多維提升。近年來,深圳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具備了較好的低碳基礎,低碳不是壓縮,而意味著更高質量地發展。
對標深圳,找準青島所需
按照臨時黨支部安排,青深智匯坊活動形式靈活多樣,包括但不限于專家主講、學員大講堂、頭腦風暴、現場考察、分組研討、集體座談等,具體可結合課題研究方向或重點領域自行設計開展,或針對性邀請企業高管、相關領域專家開展。

學員大講堂。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是青島更高水平“搞活一座城”、加快建設現代國際大都市的關鍵時期。建設智慧城市,推動數字強市,已經成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第二期青深學堂便邀請深圳市智慧城市大數據研究院院長陳東平,著重介紹了數字時代下深圳城市治理創新之路??萍冀o我們的生活帶來太多的改變,深圳圍繞“惠民生、保民安、暖民心、修民德、借民力、聚民智”的社會建設十八字方針,以數字政府建設為牽引,推動城市的管理理念、模式、手段等的不斷創新,讓服務更加精準。
體悟實訓本身就是一項創新,很多東西都是闖出來的、摸索出來的。“青深智匯坊”是為提升體悟實訓質量和調研效果,致力打造的赴深圳體悟實訓隊品牌學研項目,立足問題導向,聚焦短板弱項,深入對標深圳,找準青島所需,同時又確保創意創新創造新高度。(青島日報/觀海新聞駐深圳記者 梁超 文/圖)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