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區域發展“天花板”,市南拼了 2021-08-02 20:51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0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2日訊 時來易失,赴機在速。今年以來,市南區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狀態,全力助推區域項目落地。上半年,市南區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5.2%,高于全市3.5個百分點;其中民間投資、“四新經濟”投資同比分別增長54.4%、54.1%,增幅分別居全市第一位、第三位。注冊億元以上項目78個,同比增加22個;注冊資本330.79億元,同比增長68.84%。 重點招引項目注冊率為80%,排名全市第一。引進中石化經緯、思路迪醫藥等區域性總部(機構)16家,實際利用內資100.6億元,同比增長333.25%,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94.02%。作為全省面積最小的區縣,盡管可開發空間面積已觸及“天花板”,但市南區深挖投資潛力,出實招不斷優化區域發展環境,緊抓重大建設項目不放松,亮新招攻堅“雙招雙引”,瞄準新經濟、新業態不懈怠,不斷吸引區域發展“合伙人”,為區域動能轉換鋪設新賽道。177個重大項目落地有音城市空間中,勝出的決策常常由瀝青和鋼筋寫就。為突破區域發展的天花板,市南堅持一切盯著項目看、一切跟著項目轉、一切圍著項目干,通過一項目一專班精準服務,加快推進總投資1436億元的177個重大項目,一些多年難以攻克的“碉堡”項目,也在今年取得顯著進展。上半年,海天中心、華潤大廈等項目建成投用,湛山廣場等8個項目竣工,玖禧宴會中心等11個項目開工建設,紡療改造等26個在建項目進展順利。其中,市民關注度極高的西部中山路片區改造項目進展顯著。濟南路拓寬已于4月2日通車、六街口停車場開工建設、青島灣廣場項目完成國風大酒店拆除、華聯商廈補償協議簽訂、海潤大廈拆除過半;寧陽路片區完成街區改造和5個里院修繕;完成中山路建筑外立面修繕規劃設計方案編制,啟動濰縣路19號、中山路72—74號青島商會舊址等修繕試點,北京路片區5個里院加固修繕開工,黃島路片區完成部分道路綜合改造、6個里院修繕加快實施。深入發掘老城區蘊藏的歷史文化,青島魯作家俱博物館、“青島之光”歷史建筑展覽館、青島百年水彩博物館開館,舉辦“中山路光影秀”“尚街里·銀魚巷夏日市集”等系列主題活動。通過加快引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百年老城區正在逐步煥發新活力。此外,“青島第一高”海天中心項目已竣工并于6月20日正式啟幕運營。該項目作為省、市“雙招雙引”重要平臺和跨國公司總部基地,已有15家世界500強和跨國公司區域總部簽約入駐。總投資34億元的魯商中心項目已完成基坑開挖,到2023年建成后,將成為集金融、總部、商貿等于一體的大型城市綜合體。中國海洋大學生命科技中心項目工程進展順利,基坑開挖已完成40%,建成后將成為國家海洋生命領域高端人才的重要基地。中國紡織工人療養院改造項目將于年內實現主體結構封頂,擬建成匯集高端康養、商務接待、會議服務等功能的康養綜合體。為項目構建全周期服務生態市南是老城區,空間的閃轉騰挪較其他區域更有難度,在促進項目落地過程中,更需要強化頂層設計,為項目的建設、成長構建系統化、全周期的服務生態。“海天中心要在東部區域開設一個入口,需把現有的綠化遷移,但我們不清楚應該到哪個部門辦理,希望你們能幫助協調解決。”今年3月份,記者曾參與過一次針對海天中心項目召開的專題會議。會上,海天中心相關負責人把當時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等需要政府協助解決的事項逐條列出,市南區海天中心項目服務專班同時邀請規劃、審批、招商、城建、城管等多個部門,逐一給出解決方案。據了解,在市南區重點項目建設過程中,像這樣主動登門幫助項目協調解決問題的會議,早已是常態化工作。項目的建成,并不意味著服務到達終點。據了解,通過“一項目一專班”、頂格協調機制、成立企業服務中心等手段,市南區努力幫助建成項目增強內生動力,實現企地共贏。“海天中心啟用之后,市南區還在這座重點樓宇中建設‘海天之家’黨群服務中心,該中心可以統籌樓宇、入駐企業與社區、街道加強黨建工作,同時,它也是市南區專門為海天中心項目配備的企業服務平臺,未來,入駐海天中心所有企業的審批幫辦、上市指導、財稅咨詢、政策解讀、金融支持等服務需求,都可以在這座大樓里解決,真正實現打通企業服務最后一米。”市南區發展和改革局局長趙愛萍告訴記者。作為建成區,樓宇是市南實現經濟抱負的主要舞臺。據了解,為了給項目落地鋪路,幫助項目、企業更好更快地發展,市南區已經出臺促進樓宇經濟高質量發展、樓宇經濟“強基行動”等多項政策方案。同時,全面梳理全區百余座商務樓宇,為22家重點樓宇配備“樓長”和樓宇專班,為樓宇和入駐企業提供黨建、招商、財稅、人才等全方面的服務。用“軟實力”感召投資者在招商引資領域,市南區上半年同樣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上半年,全區共注冊億元以上項目78個,同比增加22個;注冊資本330.79億元,同比增長68.84%。其中,百億元以上項目1個,30億元以上項目2個,10億元以上項目3個。共引進中石化經緯、思路迪醫藥等區域性總部(機構)16家,實際利用內資100.6億元,同比增長333.25%,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94.02%。市南區并不具備招商引資常見的土地優勢,但在實現區域動能轉換的過程中,市南樹立“區市一體化”工作格局,通過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強化專業團隊招商、產業鏈招商、資本招商等新手段,不斷引入區域發展合伙人,為轄區動能轉換鋪設新賽道。今年4月份,注冊資本10億元的中石化經緯有限公司在市南區揭牌。中石化經緯有限公司主營業務涉及測井、射孔、錄井、定向井、技術貿易、測錄定技術服務總包等領域,屬于產業鏈中的高附加值業務。國內市場遍布26個省(市)、自治區,海外市場覆蓋36個國家和地區。未來企業還將不斷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打造石化油服自主品牌高精尖儀器系列。 據悉,中石化經緯在籌備期間,曾有不少城市向其拋出橄欖枝,但為何最終落地青島、落地市南?“長期以來,中國石化與青島市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系。在經緯公司組建期間,青島市高度重視,成立了由常務副市長親自掛帥的工作專班,主動將經緯公司納入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局中,支持幫助經緯公司順利完成注冊工作。市南區政府在稅收返還、人才補貼、臨時住房、集體落戶、子女教育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這些都為經緯公司專心致志謀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和堅實保障,我們有信心繼續譜寫企地協同發展新篇章。”企業負責人表示。記者注意到,自去年以來,市南區不斷打出“組合拳”,全面優化轄區的營商環境。通過主動融入“市區一體化”工作格局,強化屬地擔當,形成上下一體推進重大項目的整體合力,全力推進新項目招引、既有項目落地、建設;通過出臺“雙招雙引”20條、惠企服務12條,讓企業共享區域發展紅利,提升轄區“雙招雙引”政策的競爭力;通過組建專業招商促進中心,充實專業招商力量,提高專業化招商水平;發揮區位優勢,抓住承辦中歐企業家峰會等重大國際性會議、活動等機遇,建立項目跟蹤招引機制,注重發揮商協會作用,深度對接北京、上海、香港、深圳的現代服務業;通過成立企業服務中心,高效解決好企業反映的問題,真正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我們盡量把對企業家的服務體現在細節當中。”市南區招商投資發展中心主任董京宴告訴記者,招商中心成立后,20余名招商專員利用周末的時間,“惡補”市南區經濟發展政策,并模擬洽談場景提高專業素養,“通過這些手段,我們要讓意向落地項目得到最高效、最優質的服務,用軟環境打動投資者。”更多項目帶來“源頭活水”增強區域發展的澎湃動力,需要不斷引入活水。據市南區發改局介紹,今年下半年,還將有一批新開工、新引進項目取得突破。總投資10億元以上的香港西路52號地塊,目前已經達到“凈地”條件,擬建設兩棟商住辦公綜合樓,計劃三季度完成招拍掛,拿地即開工;南京路1號擬建設航運科技中心項目,總投資約30億元,規劃建筑面積20萬平方米,目前達到“凈地”條件;計劃總投資100億元的遠洋船員學院及周邊項目,規劃建筑面積43萬平方米,將打造航運貿易金融、高端中介服務等為主的產業園區。新招引的思路迪醫藥科技項目計劃8月份開工,該項目由全球抗腫瘤創新藥領域獨角獸企業思路迪醫藥科技投資設立,將建設思路迪醫藥華東區域總部、全球研發中心及高端抗腫瘤創新產品科研生產基地,聚力推進抗腫瘤創新藥的研發生產。山東半島城市群基礎設施投資基金項目已簽約并完成名稱核準,該基金由膠東五市聯合山東高速集團發起設立,主要投向膠東經濟圈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升級改造項目,總投資規模1000億元,預計實繳資金100億元,已梳理基金投資儲備項目220個,投資總額7000億元,涵蓋公路、鐵路、水利、城市升級改造等多個領域。夏日的青島,處處盡顯蓬勃蔥郁之氣。在全市奮勇爭先的大潮中,市南這顆瑰麗的明珠正以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勇氣,走向更遼闊的深海。(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王萌)責任編輯:喬文靜